成立農業公司,來對土地進行集約化的管理,這是哪位網路寫手的大綱中給出的農業改革方案。
一方面陳憲自己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他對這方面完全沒有研究,另外一方面,網路寫手給出的這個方案,陳憲心裡也是認同的。
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集約化,規模化,差不多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代名詞,已經深入人心,陳憲當然也不例外。
種七十多畝地,即使這個時代技術落後,其實也用不了三十多個人。
播種完成後,陳憲留下十幾個人一邊照顧農田,一邊用從東莊子收購的人畜糞尿,在農田最北部邊緣進行“堆肥”。
“堆肥”陳憲小時候在村裡見過,在網路寫手的資料庫中,也就關於堆肥的簡單資料。
陳憲讓人在自家田地的最北邊,和樹林交界處,平整了一片地,挖了幾個大坑,在坑底鋪上黃土,上面再鋪上鍘碎的麥稈和雜草,麥稈雜草上面鋪上一層牲口和人的糞便,撒上人尿,澆一定量的水,澆水的量以將麥稈雜草浸透為準,之後,撒上一層石灰。
堆肥可以層層堆積,堆完了一層,可以按照之前的程式繼續往上堆,一直堆到高出地面五六尺為止。
堆完之後,用稀泥塗抹覆蓋,將糞堆密封。
肥堆密封之後,每隔兩三天,需要檢查糞堆中的溫度和溼度。
可以用鐵釺插入肥堆,靜置一段時間拿出來,觀察溫度和溼度,根據觀察再決定是不是需要加水……
陳憲讓人在肥坑上方搭建了草棚子,肥堆四周堆了防水的溝渠堤壩,避免風吹日曬雨淋,導致堆肥失敗。
另外一部分勞力被陳憲抽調出來,在一部分學徒的帶領下,在莊子裡新建房屋。
陳憲打算在莊子裡南北方向修建一排幾字形的房屋,將整個莊子一分為二,幾字形的房屋面朝東,背朝西,以房屋當牆壁,將莊子的西邊隔開一個封閉的院子。
這個封閉的院子將是陳憲的軍營,軍營的西邊是帶有是有水車的新工廠,南北兩邊是軍營營房和陳憲的住所;院子的東邊就是這排將要修建的,呈幾字形排列的房屋的後牆,幾字型突出的部分,會將磚瓦窯也圈進來。
當然,這是一個大工程,光靠十幾個勞力和幾個鴛鴦小隊很難短時間修起來,不過陳憲也不是很著急。
就在陳憲安排修房子的時候,有學徒來報告說,八個獵人的傷已經差不多養好了,該怎麼處置。
陳憲這才想起,他當初為了讓學徒們練手藝,讓他們救治了十幾個受重傷的獵人。
最終那些傷員只活下來了八個,但這樣的成績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奇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