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朝廷遷都之後,大梁府府正褚書禮,便成為了這座舊日王都的最高官員。
因此在十幾日前,當得知諸國聯軍攻破定陶,即將攻打到大梁時,褚書禮便召集了大梁城內的將領,與他們商議阻擊敵軍的事宜。
大梁作為魏國的陪都,這一帶亦有兩萬禁衛軍駐守,平日裡除了負責大梁城的治安以外,還肩負著守護大梁學宮以及協守冶城的職責,由前禁衛八統領之一的「靳炬」擔任都尉。
副將有二人,一人乃是前郎衛統領「周驥」,還有一人則是隴西魏氏出身的將領「侯聃」,三人共同執掌這兩萬大梁禁衛軍。
八月上旬前後,成陵王趙燊率領敗軍退至大梁,與大梁禁衛軍匯合,共同在大梁城外構築防禦設施,以阻擋諸國聯軍。
期間,為了守護王陵,不使趙氏因為祖陵遭到毀壞而蒙羞,成陵王趙燊與長子趙成瑞,並濟陽王世子趙成玄,率軍駐紮在大梁城外的東山,在山上建造營寨。
至於大梁學宮內的學子,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則早已派遣兵卒將其中的文士、學子通通帶到城內。
八月十一日,楚水君率領諸國聯軍抵達大梁境內。
大梁,乃是魏國舊日的都城,縱使諸國聯軍自從起兵一來連戰連勝,也不會輕視這座城池。
更何況,楚水君更希望透過威迫,迫使大梁城內的官民獻門投降,畢竟大梁這座城池對於魏國的意義非同小可,若能迫使城內魏人投降,這可遠比強行攻陷城池更能打擊魏國計程車氣。
為此,楚水君派了一名使者前往大梁城內,希望能夠使大梁迫降。
沒想到,那名使者還未進城,只是在城下高聲叫嚷,希望與城內的城守見一面,就被站在城樓上的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命魏將周驥一箭射死。
“豈有此理!”
聽聞此時,楚水君大怒,當即命令齊將田耽、楚將項末、項培以及越將吳起,各自率領軍隊攻打大梁,而其餘軍隊,則在距離大梁大概二十里處的位置建造營寨。
不得不說,大梁城作為魏國舊日的都城,它的防禦效能,可非諸國聯軍此前攻克的那幾十座城池可比。
只見城牆上,每二十步就設有一座崗亭,崗亭內皆安裝有魏國目前最優秀的第四代魏連弩。
不得不說,魏國曾經在安裝這些魏連弩時,其實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象徵或者裝飾,畢竟,就算魏國已遷都到雒陽,但仍無法改變大梁在魏人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但凡是冶造局研究改良出最新的戰爭兵器,首先會用於大梁的城防,儘管當時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些當前最先進的戰爭兵器,可能這一輩子也難以派上用途。
但沒想到的是,這回還真派上了通途,而且一開局,便讓諸國聯軍灰頭土臉。
這不,在諸國聯軍強攻大梁的時候,城牆上的魏連弩便開始發威,專門瞄準著城外那些跨坐在戰馬上的將領,逐個點名射擊。
僅僅只是一炷香的工夫,諸國聯軍中便有三十幾名將領被射殺,無一倖免。
這驚地楚水君立刻終止了對大梁城的進攻。
事實上,當時諸國聯軍計程車卒,甚至才剛剛一路狂奔到城下,還未對大梁的城防士卒造成什麼有效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