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楚國也誕生了一個趙弘潤,那麼他就會直截了當地告訴這些貴族:別做夢了,楚國的青銅冶煉技術,已經是青銅冶煉的頂峰了,再也提高不到哪裡去。
但很可惜,楚國的貴族們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依舊死死攥著青銅冶煉不放。
還別說,在楚國工匠陸續改良青銅冶煉的過程,還當真有了一些收穫,比如說豔麗的紫銅、紅銅,但很可惜,這些玩意除了外觀好看,實際上不頂屁用,楚國最多拿來鍛造成銅鼎或者器皿,賣到其他中原國家,賣個高價。
而正是因為楚國貴族始終不肯放棄青銅冶煉工藝,這使得在楚國的東部,似「虎方」這等冶銅工藝城池比比皆是,而「虎方」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因此,自「齊魯魏越四國伐楚戰役」楚國丟失了王城壽郢之後,楚王熊胥便將王架轉移到了虎方,企圖藉助虎方完善的冶銅工藝與裝置,打造軍備、擴充軍隊,奪回壽郢。
只是沒想到,待等楚國結束屈氏內亂,做好準備正打算奪回壽郢,甚至趁機反攻齊國時,魏國那邊突然爆發了內亂,於是當時楚王熊胥與一些楚東貴族一商量——先滅了這個已隱隱要取代齊國成為中原霸主的魏國!
畢竟壽郢隨時可以奪回,但能夠重創魏國、甚至覆滅魏國的天賜良機,卻並非隨時都有。
只是沒想到,事與願違,魏國「以一敵五」抵住了壓力,居然反過來將壽陵君景舍的百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幾乎全軍覆沒。
偷雞不著蝕把米,非但沒有重創魏國,反而令己方損失慘重,這就很尷尬了。
當然,對於地廣人稠的楚國來說,一場仗損失個百萬大軍,這也不算大問題,頂多就是把奪回壽郢的時間往後延,另外錯失了趁齊國內亂而反攻齊國的機會唄。
相比之下,壽陵君景舍自刎於楚水河畔,邸陽君熊商戰死於魏國雍丘,這才是最讓楚王熊胥感到痛心疾首的——一場仗竟損失兩位「三天柱」,這下好了,再加一個憤懣投河自盡的西陵君屈平,楚國「三天柱」全部亡故。
而就在楚王熊胥頭疼於讓哪三個人來頂替「三天柱」的位置時,忽然有人來報,說暘城君熊拓率領著十幾萬軍隊,來到了楚東。
聽說這個訊息,楚東熊氏貴族們不禁有些心慌意亂,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雖然安於享樂,能力平凡,但人卻不蠢,豈會猜不到暘城君熊拓此番率軍前來的目的?——在楚東最最虛弱的時候,暘城君熊拓率領十幾萬軍隊來到楚東,其心思豈不是昭然若揭?
而在這些中當中,臉色最難看的,莫過於壽陵君景舍的長子景雲與副將羊祐。
畢竟羊祐親身經歷平輿君熊琥對壽陵君景舍見死不救的那一段逃亡日子,而平輿君熊琥,正是暘城君熊拓關係極好的堂兄。
在虎方那緊張的氣氛下,楚王熊胥領著一干公卿、貴族,登上虎方城的城樓,觀望城外黑黑壓壓的暘城君熊拓的軍隊。
看著這支兵甲齊備、訓練有素的軍隊,虎方城上諸人的面色都不是太好看。
別看暘城君熊拓麾下的這支「暘邑軍」,士卒們的兵器與甲冑彷彿有些陳舊,可誰都知道,這些兵器、甲冑,是暘城君熊拓從魏國公子姬潤那裡得到的魏軍的裝備,哪怕是淘汰下來的裝備,也不是楚國的青銅武器與皮甲可以媲美。
更要緊的是,傳聞暘城君熊拓還從魏公子潤那裡收購了一批商水軍、鄢陵軍淘汰下來的手弩。
對於普遍裝備皮甲的楚**隊來說,這才是大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