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呢?我該做什麼?』
趙弘宣暗自想道。
不過他明白,他暫時還無法像四王兄那樣慷慨激昂地說出那番話,因為他北一軍的整頓之事至今還未徹底落實。
別看四皇兄的山陽軍僅三萬人,但正是這三萬人,在前後兩次北疆戰役中,死死守住了山陽縣,讓孟門關的韓兵無法出兵河東,否則,當時魏國的處境會更加艱難。
趙弘宣暗自打定主意,待淇縣邊市這邊的事情結束過後,他要立刻返回安邑,繼續整頓軍隊,剔除一部分弱兵,將北一軍打造成像兄長麾下肅王軍那樣的強軍。
到了那個時候,他才有資格像今日的四王兄那樣,慷慨激昂地說出『為魏人守國門』這樣的豪言。
“哥,待我處理好這邊的事,我也會回安邑,到時候我來找你。”趙弘宣說道。
“好。”趙弘潤笑著點點頭。
在閒聊了幾句後,趙弘疆、趙弘宣、衛穆等人便相繼離開,而趙弘潤的宗衛們,也開始收拾東西。
平心而論,要不是為了等朝廷的回覆,趙弘潤其實早就想前往河東郡西部了。只不過當時朝廷還未給出回應,他不太放心而已。
而眼下,既然劉介與陳湯同時來到,哪怕不用旁聽,趙弘潤也能猜到結果。
當日,趙弘潤下達撤兵的命令,讓商水軍、鄢陵軍、遊馬軍相繼撤回商水郡,只留下鄢陵軍,跟隨他前往河東郡——至於駐守在天門關的數千商水軍,則暫時按兵不動。
因為彼此打過招呼,因此當商水軍與鄢陵軍撤出淇關、淇縣等地時,山陽軍、北一軍、南燕軍則迅速接管駐防。
出乎意料的是,當晚,襄王弘璟的幕僚劉介前來拜見趙弘潤。
趙弘潤本不想與襄王過多接觸,但仔細想想,就這樣把劉介拒之門外,卻也不妥,因此,他便接見了劉介。
在見到劉介的時候,趙弘潤隱晦地說道:“劉大人是摸錯門了吧?劉大人要找的,不應該是四王兄或小宣麼?”
言下之意,他不想參合雍王與襄王的事。
沒想到,劉介微笑著說道:“肅王殿下誤會了,在下此番前來,並非為襄王的公事,而是為私事而來。”說到這裡,他低聲說道:“在下曾向襄王殿下獻『以銅換畜』之策,在下認為,此策與肅王殿下欲用商水遊馬重騎擊垮韓國財政一事,或有異曲同工之妙?”
『……』
趙弘潤頗感意外地張了張嘴,隨即露出幾許饒有興致的神色。
“衛驕,奉茶!”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