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開始前,岡村寧次明確各部隊要竭力同心,全力作戰,為天蝗掃清華北之敵。
他們兩人也自信憑藉帝國強大軍力,定然可以馬到成功,建功立業。
奈何先是關東軍坦克第一師團直接空襲覆滅,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然後關東軍3個師團的精銳部隊被獨立支隊整建制殲滅,其南側第36師團、預備役第78師團又被獨立支隊重創後再被八路軍各部隊團團包圍。
眼看自家師團很快將成為下一個被殲滅目標,自己也將很快變成“殉國將軍”,聚在一塊的兩個師團長一拍即合,做出了違反岡村寧次命令、擅自撤離前線的決定。
臨陣退縮,抗命撤離,在鬼子軍紀中是極為嚴重的罪過。
在他們的原本想法裡,如果他們可以將部隊全須全尾的帶回去,那對比其他部隊的損失,他們就可以以事實證明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岡村寧次死戰不退的命令是一次嚴重“過誤”。
他們也許以岡村寧次為祭品,說服大本營寬恕他們“違命”之事。
奈何,天不遂人願。
原本的悄然撤離,變成了邊打邊撤。
原本他們瞧不上的冀中八路軍部隊,不僅展現出了極為強大的炮火和輕武器火力,更表現出了無畏的氣勢和精湛的穿插能力。
特別是其先頭穿插部隊,快速擊破了他們佈置的防線,甚至一度穿插到了師團部周圍。
雖然並未摧毀鬼子指揮中心,但也引起了部隊恐慌,使得撤離變的更加混亂。
面對八路局的窮追不捨,兩人不得不一路斷尾求生,分出大量小股部隊去阻擋八路軍追擊部隊。
這種被追擊情況下,自然是無法收治傷員的。
負責阻擋後方八路軍計程車兵一旦受傷,就只能被拋棄。
這也是鬼子傷亡如此巨大的原因。
指揮室裡,兩位師團長對視一眼,眼中滿是絕望。
違命撤離,卻又損失慘重,且重灌備遺失殆盡,他們已經失去了“抗辯”的理由。
他們相信,岡村寧次這個有意坑害部隊的小人,很快就會將他們投入憲兵隊,等待軍事法庭審判。
“八嘎,我們本不應該如此草率的發起這麼大規模的戰役,敵人遠比我們預想的強大。”
田邊勝恨恨的說道:“獨立支隊也就算了,但如今就連冀中部隊的炮火都比我們強大,這場仗還怎麼可能贏!”
“不止啊,”第41師團師團長井上染雄面無表情,眼神中已然露出了些許的恐懼。
“從前線部隊反饋看,敵人的輕武器火力也明顯超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