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了一番與國統區的貿易後,三個大佬轉而把話題重新轉回了太原和陽泉。
“老賈,此次接手太原,並不會像你想的那麼容易。”
中山裝大佬顯然對產業和民生工作十分熟悉,深刻洞悉著太原城目前的困境。
“太原之前工商業發達,人口眾多,是中國有數的大城市,但那是抗戰之前的事情了。
鬼子佔領太原後,早已經將太原城最精華的工業裝置拆走,留下的工業企業不足五成,且以陳舊的重工業企業和裝置為主。
本來依靠這些重工業,太原也不至於沒落。
但由於之前鬼子控制太原,而咱們佔領了附近的煤礦、鐵礦,中斷了物資供給。這些日佔區的重工業企業由於長時間無法得到原材料,已經大部分倒閉了,就連員工也都在咱們的組織下,被咱們正太軍分割槽越來越多的各類工廠吸納走了。
可以說,如今的太原城,空有大量商業人口,但工業裝置陳舊,工商產業凋零、百姓民生困苦,想重新發展起來,可不容易。”
說罷,中山裝大佬又嘆了口氣,又補充道:“況且,後續咱們還要跟晉綏軍談判,太原如何歸屬也難以確定。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張雲同志的建議下,老家明確必須控制鐵路,實現根據地間的物資和人員流通,但其他方面可以具體談。
這種情況下,山西的商人們也不是傻瓜,在局勢明朗前,不會輕易投入重大資金恢復生產的。
因此,至少短時間內,你不要盲目施政,想著儘快恢復太原的繁榮,而是將任務重點放在如何組織群眾,保障民生,維護城市秩序上,短時間內不要讓太原民生出現大的問題。”
中山裝的大佬一通分析,頓時讓其餘兩人也都沉默起來。
兩人都是軍人出身,但這些年也在根據地幹了很多年的管理工作。
後面的年輕幹部和軍官們意氣風發,覺得接管城市很是榮耀,且也能見識到城市繁華,但經歷了這麼多風雨的大佬們,心裡的賬卻算的很明白。
一座人口眾多,卻又產業凋零的城市,其實也是巨大的人口和經費負擔,特別是在目前華北大旱,糧食短缺的背景下。
過了會兒,坐在窗戶旁的軍裝大佬反而笑道:“你呀,總是過於悲觀。別忘了,咱們還有正太軍分割槽,還有張雲同志呢。
根據總部的情報,目前咱們這位張雲同志,正在不斷向外提供著糧食,每月可以達到40萬噸。
如今太原被咱們從鬼子手裡奪回來,只要能保障城市基本秩序和糧食供給,就不會比鬼子控制下差。
至於產業發展麼,等後續談判完畢後再研究不遲。”
說罷,他感慨道:“太原城確實產業凋零,但如今陽泉境內已經聚集了太多的產業,很多工廠正在爭奪周邊稀少的農業用地,產業發展正在趨於飽和。
張雲同志之前彙報說,他們打算將部分初級工業生產產能向長治、晉城以及太原、忻州等地疏散,並逐步各地幫助建立採礦、冶煉等基本工礦企業,打造完善的產業鏈條。
只要咱們理順了這些工業鏈條,重新將周邊的工礦企業啟用,太原憑藉著其區位優勢,交通優勢,重新發展起來不會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