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力量大、越野性強、堅固耐用、易於維修,可以適應越野工況,絕對是一款極為可靠的卡車。”
說到這裡,張雲看到幾位老總眼睛中似乎又冒出了光,趕緊打斷道:“這款車輛咱們用幾年時間消化一下,還是可以嘗試著生產些,但也不是短期就可以上馬。”
“目前看,咱們最合適的選擇是後面這一款卡車吉斯5(ZIS5)卡車。”
說罷,他拉著大家來到了後面最醜的卡車前,詳細的向著老總們介紹道:“這款卡車是蘇聯老大哥在美國技術上國產化改進形成的,於1933年投產並大量生產的車輛。這車技術水平不錯,雖然僅僅相當於美國20年代水平,但已經超過鬼子目前的製造水平了。”
“該車採用堅固的框架式底盤,安裝一臺73馬力的六缸發動機和增強的傳動系統,因此動力很強,可以輕鬆在越野情況下拉動三噸以上的重物。在公路行駛時,吉斯5最高速度可達60千米/小時,平均行駛速度為30千米/小時,在土路上平均行駛速度為20千米/小時。”
“最難得的是,該車設計簡單,具有非常突出的可維護性,在野外即可進行修理。”
“生產簡單,質量可靠,易於維護,這就是這款車的突出優點。”張雲總結道,“雖然這款車是我帶來的三款車中技術水平最低的,但要考慮到我們目前工業基礎薄弱,生產該卡車對我們而言已經是很難的工程了。”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走不到羅馬。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一款卡車,慢慢學會車輛的設計、生產、維護等各個環節,以方便我們以後向生產製造更好的車輛邁進。”
雖然這輛車有些醜,技術水平也低一些,但聽到張雲的建議,老總和各位大佬們反而更加認真起來。
他們紛紛進入車頭內,東摸摸西摸摸,感受著這款卡車的質感。
這可能是八路軍第一款制式卡車,甚至是中國第一輛全部國產化自行生產的卡車。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是刻在八路軍骨子裡的東西,是無數次被國民政府封鎖後形成的本能。
雖然相比前兩款車輛,這輛卡車有些醜,但八路軍自制的那些五花八門的武器彈藥難道就不醜麼。
只要能拔膿,就是好膏藥。
相反,依靠繳獲,依靠外人給予的好裝備,大家用著也並不能完全放心。
哪怕是對張雲也如此。
要不然,為什麼總部和老家兵工廠都寧肯降低產量,加大投入,也要建立全鏈條的軍工生產線呢。
對此,就連張雲自己也心知肚明,且內心中也十分認可。
威利斯吉普車和大十輪確實距離目前的中國太遠了,反倒是這個吉斯卡車,雖然技術差些,但十分適合目前的中國工業現狀。
雖然車輛醜點,但不得不說,看慣了,感覺也醜萌醜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