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睡著了。”三平回答,“真的……謝謝你,胡醫生。”
胡醫生坐在三平對面,在她面前鋪開了幾張紙,“不用客氣的。其實,你最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你非常了不起。你的家庭,你的父母,對你的影響非常大——但我們之所以是人,就因為我們有獨立的意志,和獨立的思維,我們在努力看清自己處境的同時,最重要的,是不要成為自己處境的犧牲品。我們——你,你非常有能力,能改變一切。”
三平不好意思地笑了。
“好,那我們今天就繼續我們上次的話題吧。”胡醫生拿出一支筆,在紙上輕輕敲了敲,“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幾種關係的形式,你也看看你跟永和之間的關係能不能對上號。”
三平雖然不明白,但還是點了點頭。
“你知道,在婚姻關係中,有三種不同的模式嗎?”胡醫生說著就用筆在紙上畫了兩個圓,緊接著,他在兩個圓的中間畫上箭頭。胡醫生邊畫著,邊對三平說:“婚姻關係中,有三種不同的模式。第一個相處模式,是家長—子女模式。也就是夫妻雙方中,有一方扮演的是家長的角色,另一方扮演的則是子女的角色。扮演子女角色的一方,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扮演家長角色的一方。扮演家長角色的這一方呢,一開始覺得要照顧伴侶,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而被照顧的那一位,也會覺得被照顧,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這段關係之所以會失衡,是因為扮演家長角色的一方,他的心智成熟的程度,要遠遠大於另一方。所以當他看到伴侶一直停留在原地,並沒有任何成長的跡象,反而事事還要依賴著他,他會覺得非常地疲累。”
“第二種模式呢,是孩子—孩子模式。”胡醫生沒有理會三平微微顫抖的雙手,繼續說道,“在這個模式中,夫妻雙方的心智都尚未成熟,是處於互相索取卻不肯付出的階段。這種模式,表面上看來,是很有激情,很有感覺,但其實是最容易失衡的一種模式。因為兩個人都拒絕付出,也拒絕成長,自然應對不了來自現實的考驗。”
“第三種模式,是成人—成人模式。在這個模式中,進入婚姻中的兩人,都是心智發展成熟的成年人,都能夠在和對方相愛的過程中,保有自己獨立成長和思考的空間,他們互不依賴,卻互相依靠。這是一種理想的婚姻關係模式,這也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婚姻關係模式。”
胡醫生講到這裡,他抬起頭看著三平,“你覺得,你跟永和的婚姻關係,屬於這三種模式的哪一種呢?”
“第一種。”三平小聲回答了。她答得很快,胡醫生相信在他說完第一種關係模式之後,三平就已經有了答案。
“嗯,那你覺得,你跟永和,分別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
“從認識,到結婚,到最後,就是他一直在照顧我。”三平又把抱枕抱在了胸前:“我是被照顧的那個,是一直在索求的那個。”
“嗯,但即使如此,你也不需要責怪自己。”胡醫生放慢了語速,柔和地說。
“什麼意思?”三平覺得呼吸變得困難了。她一直隱約覺得她跟永和的關係,是不平衡的,但她一直說不出來到底哪裡不平衡,再加上永和對她的確是很好,她也就聽之任之了。今天聽胡醫生一說,她才意識到,也許永和早就累了。
“拿了孩子角色牌的你,並不是你主動選擇的結果。”胡醫生慢慢地說,“如果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得到的來自父母的愛是充足的、無私的,你的心智就可以隨著年歲的增長,變得成熟起來。但反之,如果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得到的是愛是匱乏的,你就會沒有安全感,你不會信任外部環境,更不會主動追求成長,你的心智,也不會得到鍛鍊,進而成熟起來。所以,一旦你進入到一個親密關係中,你自然而然地就會希望伴侶能夠一直照顧你,而你可以安心地做回小孩子,享受來自伴侶的愛。”胡醫生看著淚流滿面的三平,輕輕地說:“所以,即使你在這段關係中,是依賴對方的角色,也並不是你的錯。這是你沒有辦法選擇的事情,而當時的你,也只有這樣選擇,才是符合事實,你也才能感覺安全。”
“但是如果……”聽著胡醫生的說明,三平的眼淚像斷了珠子的簾,她已經沒有辦法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了。胡醫生把紙巾盒輕輕放在她面前。
等三平終於慢慢平復下來,她才終於抬起紅腫的眼睛,對一直坐在她對面的胡醫生說道,“但是如果,不是因為我不夠成熟,不夠獨立,他就不會覺得疲累……就不會……”
“你要明白的是,”胡醫生柔聲安撫道,“永和的意外,和他要離婚,這兩件事沒有任何聯絡。他出了意外,是肇事車輛的責任,不是你的;他要離婚,也是他的決定,不是你的決定。你要分清楚責任權屬,你只需要負上一種責任,就是改變你對關係態度的責任。”
“首先你要學會愛自己——發自內心地愛自己,讓自己獨立起來,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樣你才能不至於再在關係中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