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6章 完了 (2 / 3)

王齊志也點頭,倆人不約而同的拿出強光手電,一人看一邊。

其實嚴格來說,不管是哪一種文物,無論是器形、材質、工藝、款識,都是可以偽造的,甚至於能偽造到八九成相似的程度,也就是常說的以假亂真。

比如文物公司的那樽倒流壺,又比如上一次看過的那樽和田白玉獅子鎮紙。

而其中最不好偽造的,則是各種因為材質氧化或腐蝕而產生,又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年代特徵。

比如鏽,比如沁,比如斑。包括用科學技術手段檢測,首檢樣本也肯定是檢這個。

林思成和王齊志看的也是這個。

兩人先看外表層,但沒看幾分鐘,林思成眉頭微皺。

外表層的鏽,好像也是真的?

乍一眼,器物表面好像蒙著一層土,卻又擦不掉?

其實這是土壤中的碳酸鈣沉積於表面,形成的土鏽層。說明器物長期埋藏於富鈣土壤中。

其次,土鏽之下,可以看到明顯的白色鏽斑:這是器物在富氧環境中接觸微生物,錫選擇性腐蝕形成二氧化錫(SnO₂),學名富錫鏽層(TypeⅣ)。

繼續往下:鏽層發黑,隱現紅褐色:這是富氧乾燥環境中,器物與土壤中的鐵氧化物混合形成的複合鏽層。

學名氧化鏽層(TypeⅡ),主要成份為赤銅(Cu₂O)和黑銅(CuO)。

只憑這三點,就可以推斷出埋藏環境:富氧、乾燥、富鈣、微生物活躍……已遭受破壞,已形成長期有氧環境的北方黃土墓葬。

是不是從陝西挖出來的不知道,但絕對在黃河以北。

重點在於:從下到上,鏽層為“黑→褐→土”多層結構,且是層層遞進,沒個兩三百年,鏽不出來。

造假的更造不出來。

關興民這下是真完了?

本能的,林思成的眉頭皺的更緊,突然,“當”的一聲,銅爐震了一下。

王齊志拿放大鏡在爐沿上磕了一下,臉露喜色:“林思成,你過來看,這鏽好像是貼的。”

不可能……

腦海中本能的閃過三個字,林思成索性繞過臺案,到了王齊志這邊。

但只是一眼,他眼皮就止不住的跳:就輕輕的磕了一下,銅爐上竟然掉下了一些綠色粉末?

不多,就幾星。

但這根本不是多與少的問題:腐蝕幾百年而生成的銅鏽,拿刀都不一定能刮的下來,就這麼輕輕敲一下,就搞了下來?

詫異間,林思成抓起了一點,用手指捻了捻:鏽是真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