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秋。
燈光潔白,投影有些失真,只能看到加粗的標題:文保系陶瓷修復實踐(一)。
長案一字排開,上面擺滿瓷片,學生們圍坐四周仔細的拼接,顏料混合著膠水的味道鑽進鼻腔。
林思成盯著投影,看了看右下角的日期:2007-8-24,星期五。
他怔愣好久,用力的搓了搓發麻的臉:這是陶瓷修復實驗室,大四第一學期?
怎麼回來的?
應國家文物局邀請,開了個文物保護相關的研討會,晚宴小酌了幾杯。感覺有些不舒服,回房間睡了一覺。
等眼一睜,就到了這兒。
也不知道自己提交的方案透過了沒有?
都回來了,哪還能管得了十八年後的事情?
正啞然失笑,一道身影站在面前。
非常漂亮,也很年輕,戴著擴音器,胸口掛著導助的工牌。
她瞄了一眼原封未動的瓷片,神色冷冷清清:“不會?”
林思成沒有回答。
二十歲的自己肯定不會,但重生後的自己,不要太會。
國內最年輕的考古學家,文物鑑定、保護與修復學科帶頭人,發明註冊相關專利一百餘項。受文旅部、國家文物局多次嘉獎,並在多家國字頭研究機構擔任顧問。
這樣的問題對他而言,就如小兒科。
正想著措詞,纖長的手指遞來一張點名表,“先簽字,有不懂的,下課來問我!”
林思成接過筆,一揮而就。
……
天很睛,又起了風,穿過鬥簷,鐵馬不住的晃。
沙礫卷著草葉,撞在灰色的石牆上。路邊的槐樹掛著去年的枯莢,發出細碎的響。
林思成抱著課本,不急不徐走向校門,石徑上的鵝卵石墊著鞋底,感受格外清晰。
顧明靠著牆,雙手插兜,吊兒浪當。看到林思成,他先呲出一對大板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