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當今忍界?
寧次在紙上寫下這一行字,盯著認真思索起來。
徐遷給他指出了大方向,可具體細節是什麼,該如何操作?
他也沒問徐遷該怎麼辦,要是事事都問前輩,豈不顯得他是個廢物?他日向寧次可也是個天才,何況他覺得這是前輩故意沒說,專門留給自己思考,自己解決。
良久,寧次在紙上重新寫了起來:首要目標——解決籠中鳥,如前輩所言,無法擺脫籠中鳥,我之性命受制於宗家之手,何有條件可談其他?
要解決籠中鳥,需要一合適之地建立實驗室,需集齊實驗所需裝置,購買裝置需大量錢財。
寫到這,寧次停頓了下,才又寫到:難點在如何賺取足夠錢財,如何選擇實驗室地址?
賺取足夠錢財,有如下方式:透過接取任務獲得報酬、做商人販賣商品、偷盜搶劫、懲治不法商人和權貴,從他們手中獲得錢財……
一個個或好或壞的方法被寧次寫了出來,先寫出來,等下再對這這些進行評判,選出合適於他的。
這是徐遷教他的方法,當對某個問題難以解決時,就將能想到的解決方法列舉出來,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分析選擇。
寫完賺錢的法子,寧次又寫到:實驗室最好選擇在一不引人注意之處,“不引人注意”可等同為人跡罕至或人口稀少,沒有忍者、武士,不在五大國視線中。
寫到這,日向寧次從旁拿過一張忍界地圖,仔細研究起來:‘首先排除五大國!五大國有五大隱村,如果將實驗室建在國內,不定哪天就被五大隱村發現。’
‘實力只在五大國下的國家同樣不行,如瀧之國、鐵之國,它們實力比不上五大國,但也不弱,在這些國家被發現的風險同樣不低。’
‘離五大國太近的地方不予考慮,與大國相鄰、處大國之間,容易成為大國的戰場,不適宜發展,這類國家有川之國、草之國、鳥之國、田之國、雨之國、田之國……’
‘太偏僻的地方同樣不行,偏僻之地雖不引人注意,但因過於偏僻,人口稀少,與外界往來交流,若需某些物資,獲取難度更高。’
寧次一邊想一邊在地圖上打叉,最終發現他能選擇的國家只剩下一個,即位於火之國南方海上的波之國!
此國雖位於火之國南方,但是在海上,與火之國並不直接相鄰,且據寧次所知,火之國更看重陸地,對海洋幾乎沒有興趣,也就是說波之國發生什麼事,不會引起火之國關注。
而且,最妙的是波之國是個沒有忍者的國度,沒忍者和武士這等超凡力量存在,那他在波之國建實驗室被發現的可能性就很小,唯一的問題是不知道波之國有沒有足夠資源支援他發展?
寧次在波之國的位置畫了一個圈:‘先去看看適不適合,要是適合,就它了!’
決定完實驗室地址,寧次又思考起其他問題,他提筆在紙上寫到:在我自身實力不足時,最好培養一些和我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推翻改變忍界,問題在於該怎麼做?如何讓他們與我志同道合?
思考了很長段時間後,寧次寫到:思想不統一,則方向不統一,行動不統一,無法志同道合,齊心協力,因此首在有共同的思想基礎,要讓他們認識到忍界為何需要被改變(備註:要讓他們認識到忍者不事生產的原因,忍界大戰背後的原因)。
寫到這,寧次再次停筆,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可是要以什麼樣的思想作為基礎呢?
思想基礎將是他們的指導綱領,必須要合理,令眾多人相信,將指導他們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忍界,可不能隨便選,像忍者不事生產的原因、忍界大戰背後的原因,這些是現象,不是思想。
這次,寧次沒想多久,他眼睛一亮,前輩教他的那些東西不就能作為共同的思想嗎?用前輩的思想作為他們的指導綱領,絕對沒錯!
寧次在意識中詢問徐遷:“前輩,我能用教我的那些作為思想指導嗎?我想將它們傳授給其他人!”
徐遷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這,最好這世界所有人都信奉他的思想,成為他的信徒,那麼都不用徐遷指揮,他們自己就會按徐遷設想的方向發展,把徐遷想做的事給辦了,又哪會不同意?
徐遷點頭道:“可以,我說過我只是指點於你,你要怎麼去做,由你自己定奪!”
這世界那些思想幼稚可笑,什麼分尾獸,大家都有了尾獸就能和平相處,什麼讓世界感受痛苦,只有懂了痛苦才會和平,什麼以“無限月讀”控制世上所有人,在幻境中創造出永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