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完那個問題後,鄭興懷未再問什麼,只呆呆坐在那,直到過了很久,才起身向許七安、李妙真躬身謝道:“多謝二位告知鄭某這則訊息,若此訊息當真,二位對我楚州之恩不啻再造。只是楚州剛經鎮北王之變,如朝廷大軍來伐,定難抵擋,還望二位施以援手!”
如果這訊息屬實,以楚州如今的實力,肯定擋不住朝廷大軍,必須尋找外援,這二人既然主動上門向他告知訊息,那肯定是想幫助他們楚州。
到這時,對許七安和李妙真的話,鄭興懷其實已信了九成。
這兩人能在深夜無聲無息潛入他書房,如果真要對他和楚州不利,那完全可以先控制他,然後再利用他做事,而這兩位不僅沒這樣做,反而一直在向他證明他們所言為真,並未對他施以任何手段。
這增加了鄭興懷的信任!
至於最後那一成不信只是出於心裡最後的一絲忠君之念,作為一名儒家出身的官員,還是期盼自己效忠的君主是個明君。
許七安扶住鄭興懷,道:“鄭大人快快請起!這正是我倆今晚來的目的,我也不願看到因皇帝一己之私而讓楚州血流成河。鄭大人治下的楚州的確不易抵擋朝廷大軍,但如今的楚州可不只有鄭大人你們,還有另一群人……”
另一群人?
鄭興懷皺了皺眉,看了眼許七安,他秒懂許七安話裡的意思,“另一群人”指的應該是當初跟那位離開,要造反的那六千多人。
這位許銀鑼跟那群反賊有來往?
出身儒家的鄭興懷,對造反、叛亂等詞彙天然有牴觸,聽到許七安話後,他又有些懷疑訊息的真假及許七安的動機。
看到鄭興懷錶情變化,許七安哪不知他在想什麼,道:“鄭大人莫要誤會,我跟黃兄他們有聯絡,是由於許某個人原因,與這個訊息本身並無關聯。”
“何況,楚州目前面臨的危機來自於朝廷大軍,鄭大人雖和黃兄他們理念思想不同,但都想護楚州安寧,許某認為鄭大人可以暫時放下一些成見,與黃兄他們先共同應對此次危機。”
鄭興懷心裡不太願意和黃潮等人聯手,但也知曉黃潮等人背後有那位資助,應該比他更有實力與朝廷大軍對抗。
他雖是個忠君之輩,卻更加愛民,因此在原著裡,明知道說出鎮北王在楚州犯下的罪行,自己可能遭遇殺身之禍,但還是主動站出為楚州城三十多萬百姓伸冤,指明鎮北王的罪行。
鄭興懷道:“只要他們能對付朝廷大軍,鄭某與他們聯手又有何妨?只是他們只有六千多人,如何抵擋朝廷大軍?”
許七安想起在普及教育,大鍊鋼鐵,搞工業化建設的黃潮等人,臉色不由變得古怪起來,一般的六千多人或許真奈何不了以萬為計的朝廷大軍,但有系統的六千多人卻未必不行。
況且還是在這個有超凡之力存在的世界,只要給指明瞭道路,發展速度比正常世界的普通文明快多了,等朝廷大軍到時,鬼知道那幫人能搞出什麼……
離開鄭興懷府上,李妙真好奇道:“元景帝調派的大軍少說也有數萬,就憑那六千多人能擋得住?”
許七安笑道:“刨除老弱,再撇去做後勤支援的人,真正能參與戰鬥的遠沒有六千多,但如果讓我選,我依舊認為黃兄他們會勝。至於原因,非要我說,不如到時你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