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著鄭興懷,李妙真道:“等確定了事情真假,鄭大人會怎麼做?”
沉默了好一會兒,鄭興懷沉聲道:“亞聖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若陛下真要犯此惡行,為楚州萬民,鄭某也只好違背君命!”
但作為一名儒家出身的官員,忠君愛國早已刻進了鄭興懷骨子裡,他仍是不願相信所效忠的君王要派大軍屠了治下百姓。
何況,他派了使者往京城,向朝廷稟明鎮北王之死的前因後果,請朝廷派兵將支援楚州,說不定大軍是過來支援的呢。
‘對了,老劉應該已經到京城了吧?’
一想到老劉,鄭興懷敏銳發現了一處不對勁的地方,用審視和懷疑的眼神打量許李二人。
這兩人應當是鎮北王死後,才從京城出發往楚州的,那麼他們是怎麼知道陛下調派大軍的訊息?
要麼是在他們出發前,陛下便已下達了調軍旨意,要麼是他們在途中得到的訊息,要麼是他們捏造的假訊息……
前者的可能性不大,陛下都不知曉楚州的具體情況,怎會擅自調大軍往楚州,而且還是要讓整個楚州給鎮北王陪葬?
這不合理!
因此,後兩者更有可能,但如果是在途中,他們又是怎麼得到的訊息?如果是捏造的假訊息,他們又為什麼要這麼做?是想挑起楚州和朝廷間的矛盾?
簡單說便是,這訊息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不對勁之處,讓鄭興懷起了疑心,懷疑起了許七安和李妙真的動機。
鄭興懷也沒藏著掖著他的懷疑,開口問道:“敢問許銀鑼,你是何時出的京?又為何往楚州來?”
李許二人都是聰明人,哪會聽不出鄭興懷話裡的意思?許七安尚未回答,李妙真一皺眉:“你懷疑我們用假訊息騙你?”
鄭興懷道:“事關重大,鄭某不得不謹慎為之,若有不當之處,請二位見諒!”
許七安攔下還想說話的李妙真,道:“鄭大人的擔憂不無道理,僅憑我們幾句話,的確不足以讓鄭大人相信,只是如今,許某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能證明我們所言。所以,信與不信,還在鄭大人自己。”
“實話說吧,鄭大人派出的那位使者已經到了京城,已經見到了皇帝……”
聽到這話,鄭興懷一愣,老劉已到了京城,見到了陛下?
他馬上又想到,這位許銀鑼為何要突然提起這?
莫非老劉覲見陛下時出了意外?
許七安看了眼鄭興懷,有些憐憫,這位忠心耿耿的大臣,恐怕沒想過他的使者已被他所忠君王千刀萬剮了吧?
“鄭大人可知皇帝這次派兵的藉口?”
鄭興懷臉色一沉,楚州與京城相隔萬里,他本不可能知道皇帝派兵的藉口,但結合許七安的話,只怕和老劉有關。
許七安嘆了口氣:“那位楚州使者在朝堂上公然辱罵皇帝!”
鄭興懷當即愣在那,老劉在朝堂上辱罵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