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夠幫助人類深入瞭解海洋的奧秘、地球的奧秘。
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佔據地球表面的3/5,無論溫室氣體排放的歸宿,還是氣候長期變化的源頭,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層。
不僅如此,海底是距離地球內部最近的地方:大陸地殼平均35公里厚,大洋地殼則為7公里。揭示板塊運動的規律、窺探地球內部的真相,也要到深海底部進行探索。
從經濟角度看,深海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油氣和生物資源,在陸地資源逐漸枯竭時,人類必會向海洋發展。
因此一直以來,凡有能力的國家對深海的探測從未停止過。
但進度嘛……
也就那樣。
這自然有深海不比陸地,探測難度比在陸上更高之故。
畢竟海水密度比淡水大,越深,壓強越大,探測器要承受的壓力越大,一般的材料根本撐不住,想製造出合適的探測器似乎不容易。
可現在數十臺探測器正向馬裡亞納海溝進發,每一臺都頂住了強大的水壓,往深海潛行。
真奇了怪了!
平日裡,這種探測器,一個國家要花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才能造出一臺,現在卻能一次性放出這麼多臺?
所以不是科技發展不起來,而是有某些人、某些勢力不願意科技發展太快,因為要是科技發展太迅速,對他們利益不利。
只有在嚴重的危機刺激下,這些人和勢力阻礙的力量才會被放鬆,兩次世界大戰時科技得以迅猛發展,正是如此。
現代之所以感覺科技發展放緩,並非現代人智慧不如幾十年前的那些大科學家,而是當今人心不比幾十年前純粹,各種誘惑過多,阻礙的力量更大,且在沒有重大危機發生時,各方也不會將人才集中起來。
這幫賤皮子需要一點小小的刺激……
正常來講,當深度超過二百米時,陽光便很難照到,光線較暗,已經很難藉助陽光觀察事物,如果水深達到上千米,則完全沒有光亮。
而這些探測器所要到達的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達上萬米,更不用說。
可等探測器到達,拍到了驚人的一幕。
只見在本該黑暗一片、沒有任何光輝的茫茫深海中,一片光輝通明的基地赫然坐落!
這是座佔地極廣的基地,在海底綿延成片,極具科幻風格,好像從科幻電影裡搬出的一般,絕對不是現今人類文明所能造出。
基地發出的光照亮了黑暗的深海,使探測器拍的更加清楚。
且不說那些科幻風格的建築,最一眼吸引人的是立於基地中的一棵金色巨樹。
樹沒有葉子,只有枝條,那些枝條如由金屬澆鑄而成,揮舞伸展,並同樹身通體流動金輝。
這不是消失的納森神樹,又是何物?
納森神樹出現在這,證明座這基地確實是目標的老巢。
可這並沒讓看到這幕的各國官方異人機構成員感到高興,反而更加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