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都是寇季門下的人,可真正教授蘇軾和狄詠識字習文的是蘇景先。
寇季頂多教授他們一些算學,以及透過講故事的方式給他們講一些雜學。
因為三個小傢伙年齡太小,不適合學習太深的知識,所以寇季也不會教授他們什麼深奧的學問。
像是王安石和曾鞏,如今一個在跟西方的文學較勁,一個在跟西方的哲學和天文學較勁。
其中還穿插著一些寇季從後世帶過來的知識。
二人因為出身於中原的緣故,天生對西方的文化懷有敵意。
所以在觀看西方文化書籍的時候,總是要跟其較量一番。
若是中原文化戰勝了西方文化,他們就會好好的鄙夷一番,若是西方文化戰勝了中原文化的話,他們就會仔細研究一番,然後找一找古籍,看看先賢有沒有研究出同樣的文化,並且將其記錄下來。
寇季很喜歡王安石和曾鞏二人的記錄。
因為他二人的記錄,等於是將西方文化徹底的漢化了一番,對於這些文化以後的傳播有很大的幫助。
像是一些中西方相同的道理,便能引用聖人言語解釋。
也算是給西方文化中的很多東西找了跟腳,讓它們傳播起來更容易,更容易讓大宋人接受。
當然了,無論是文學還是哲學,對他們而言都不算太難。
畢竟文學和哲學是他們從小的必修課。
他們二人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自然能輕易的領悟和辨別其中的道理。
真正為難他們二人的是西方的天文學,以及寇季假借西方文化之名丟擲來的《自然》。
雖然西方文化中也有對自然的理解,但是相比於寇季給出的自然,顯得有些簡單。
寇季給出的自然,更加的全面。
無論是天文學還是《自然》,裡面的許多東西都和中原文化背道而馳。
二人在初次接觸天文學和《自然》的時候,堅決的將其中一些東西定為謬論。
在經過仔細論證,確認了裡面的道理是真理以後。
腦海裡會產生無窮的風暴。
他們所學的很多知識會被推翻,所認為的很多真理會崩塌。
兩股颶風會在腦海裡瘋狂的碰撞,其痛苦可想而知。
畢竟,王安石和曾鞏年齡都大了,一些思想已經成型,猛然推翻,會讓他們陷入到許多懷疑當中。
比如……
“天圓地方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