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監軍不再由文官和宦官充任。
官家準備重振武舉,以後軍中的監軍,將由武舉出來的進士充任。
武科中,在武試之餘,也會相應的增添一部分的文試。
監軍由兵部管轄。
取締監軍臨時專斷之權。”
“武職方面,取締繁雜的武職,一切從簡,禁軍除御龍衛外,其餘禁軍主將,授大將軍職,左右兩廂指揮使,改為左右上將軍,十軍頭改為將軍,營正改為校尉,都頭仍舊是都頭……
各路兵馬,設將軍兩人,校尉十人。
各府兵馬,設校尉兩人。
各縣兵馬,不設官職,一應排程,由各縣縣尉作主……”
寇季在武職方面說的很籠統,但是呂夷簡等人大致都清楚寇季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比如大將軍職,並不是說單獨列了一個官職出來,朝廷有相應的官職,大將軍職,分別有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鎮國大將軍,正三品的懷化大將軍、冠軍大將軍。
以前此類的官職只是加官,寇季只是將加官變成了實職。
大將軍具體列幾品,肯定會根據朝廷現有的品階設定。
左右上將軍、將軍、校尉等,朝廷也有相應的官職。
除了左右上將軍外,其餘的皆是散職。
寇季等於是摒棄了繁瑣的實職,直接納用了簡單的散職。
如此做,目前看得見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各級武官的職稱變得清晰了,朝廷也因此省下了大批發在繁瑣的官職上的俸祿。
王曾在聽到了這一條以後,特地寫了下來。
顯然他對寇季提出的這個兵制很滿意。
王曾的態度很簡單,只要是能幫朝廷省錢的,他都贊成,他都覺得不錯。
寇季在眾人將他的話寫完以後,繼續道:“募兵方面,由兵部配合地方衙門共同募兵,由樞密院分配。”
朝廷以往在募兵方面,十分隨意。
戰時,朝廷會下發文書讓各地方衙門募兵,然後就近分配。
同時各軍在作戰的時候,為了及時補足兵額,也會紮下校場募兵,一些監軍、安撫使等,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募兵。
有些乾脆就直接從其他兵馬中抽調。
還有的直接拿罪囚、刺配的犯人等充入到軍中。
總之,大宋募兵的方式太多,加上安撫使等封疆大吏可以從其他軍中抽調兵馬,導致了各軍中的兵馬數目十分混亂,這也是軍中的將領們敢放肆的喝兵血的原因之一。
只要有人幫忙出具調令,又或者有人背書,那麼各軍治下的兵馬,今天可以在自己大營裡,明天就可以在別人大營裡。
又或者軍中只有幾千人馬,卻向朝廷要幾萬人的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