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萬貫,分到每個將士手裡,恐怕就二十幾個銅錢(不是筆者算術不好,還要考慮到馬、輔兵)。
二十幾個銅錢,吃了大半年,他們吃的什麼,可以想象。
每個將士一天吃兩頓,每一頓都吃一點糠,剛剛差不多。
將士們的軍餉,想必都沒發。
將士們沒軍餉拿,也情願在燕雲征戰,朝堂上那些養尊處優的人,有什麼資格叫?!
劉亨臉色陰沉的道:“曹帥恐怕早已意識到他跟遼人耗下去會耗費很多錢財,會引起朝堂上的一些人不滿,所以戰事一開始,就開始省錢了。
朝廷就不該減免涿州、朔州、寰州三州的賦稅,有這三州的賦稅支撐,應該能幫曹帥減輕一些壓力。”
寇季皺著眉頭道:“涿州、朔州、寰州的百姓在遼人壓榨下,過了近百年,他們也不富裕。他們需要修養生氣,朝廷的作法沒錯。
朝廷錯在不夠大方。
將士們在前線,用性命在跟遼人血拼。
朝廷就不該摳摳搜搜的,讓將士們餓著肚子。”
劉亨臉色有些發苦的道:“錯也不全在朝廷。呂夷簡和曹瑋兩個人不哭窮,官家也不好大筆一揮,給他們送過去大筆錢財。
官家每次派人去問他們糧草夠不夠,他們就說夠用。
官家想派錢,也派不出去。”
寇季黑著臉道:“他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獅子大張口。三十萬兵馬,外加輔兵、馬匹,每天要是都吃的飽飽的話,半年就得耗費至少一千三百萬貫左右。再加上軍餉、以及立功的賞賜的話,很有可能會更多。
他們若是敢開口喊出一個超過千萬的數字,朝野上下都會為之震動。
到那個時候,彈劾他們的人就會更多。
更重要的是,他們也不確定會跟遼皇耶律隆緒耗多久,所以才會能省就省。”
寇季的話,劉亨明白。
曹瑋若是跟遼皇耶律隆緒耗的時間越長,耗費的錢財就越多。
曹瑋率領著三十萬兵馬,半年耗費了九百萬貫。
一年就得耗費一千八百萬貫。
朝廷每年劃撥給所有禁軍、廂軍、團練、鄉兵的軍餉,總和是三千萬貫。
曹瑋率領的三十萬兵馬,一年就耗費了大宋所有軍費的五分之三。
但曹瑋率領的兵馬卻沒有大宋兵馬的五分之三。
曹瑋的花費,屬於巨大的超支。
雖然曹瑋率領的兵馬正在作戰,屬於特殊時期。
但朝中的一些棒槌,才不會管你是不是特殊時期。
他們只在乎,按照朝廷的正常支出,他們每年分到的會不會因此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