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已經伏誅,如今參知政事之位尚在空缺,祖父可以主持庭推,推舉刑部尚書王曾擔任參知政事。”
寇季弓著腰,笑眯眯的說出了心裡的想法。
丁謂伏誅,參知政事之位空缺,可並沒有像是之前李迪罷相以後,引起爭搶。
其中緣由,寇季大概也能猜到幾分。
滿朝文武雖然貪圖參知政事之位,可在他們眼前,有李迪、王曾、呂夷簡、王欽若四人攔著,他們心裡都清楚,以他們的履歷和對朝廷的功績,很難比得過這四個人。
所以他們就絕了爭搶參知政事之位的心思。
這才導致,丁謂被誅數日後,依然沒有人提及推舉參知政事人選的事情。
不是他們不願意推薦,而是候選人已經很明朗了,不需要他們推舉。
寇準如今獨掌朝綱,王欽若是不可能有機會在寇準手裡出頭的,所以參知政事之位,跟他無緣。
呂夷簡雖然有競選參知政事的資格,但是他身兼巡視天下的指責,如今只巡視了不足八路,尚有一半還需要繼續巡視。
他既然已經做了一半,就斷然不會半途而廢,必然會一貫而終。
所以此次參知政事的推舉,他也不會參與。
那麼參知政事人選,就落在了王曾、李迪二人身上。
李迪和王曾二人,皆跟寇準交好。
寇準又是朝廷的執掌者,所以在百官們眼裡,無論是李迪、王曾誰擔任參知政事人選,其實都跟他們沒有太大關係。
所以在這件事上,百官們表現的並不熱切。
寇季提議讓寇準推舉王曾為參知政事,其用意就是為了把百官們的注意力從文武相爭上面引回來一部分,引到爭奪官位上面來。
藉此緩解寇準所要承擔的壓力。
一旦王曾擔任了參知政事,他身上兼任的刑部尚書一職就要考慮卸下來。
刑部不比以往,如今的刑部可是六部中唯一一個權力健全的衙門,也是朝廷一個重要衙門,刑部尚書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它一旦空缺出來,必然會引起百官哄搶。
所有有機會競爭一下刑部尚書的官員,都會拉幫結派的幫自己搖旗吶喊,又或者走各種門路,為自己謀官。
如此一來,朝堂上有一大部分官員的注意力會被這件事吸引,會暫時放下文武相爭的事情。
寇準屈指敲打著寇公車的扶手,仔細推敲了一下寇季的話,旋即咧開嘴笑道:“倒是一步妙棋……老夫就照你說的辦,雖說這法子不能徹底解決朝堂上的文武爭鬥,但卻能緩解一段時日。”
說完話,寇準撐著寇公車的扶手站起身,揹負雙手,踱步走了兩圈,感嘆道:“如此一來,李迪會受委屈啊。”
寇季淡淡笑道:“李爺爺又不是什麼蠢人,一定會明白祖父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