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一點兒也沒有懼意,他盯著寇準,怒道:“寇準,你這是自絕於士林,自今日之後,你休想再有一點好名聲。我等縱然被罷官去職,也是一身正氣,一世清名。”
寇準聽到這話,樂了,“是嗎?那老夫倒是要看看,你到底正不正,到底清不清。”
寇準瞥向王曾,吩咐道:“王曾,你帶領刑部的人,會同大理寺的人,一起查查這幫子一身正氣的清官。將他們歷年來的收入差點清楚以後,列成榜文,張貼在汴京城四處。”
御史大夫聽到這話,渾身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寇準瞧見了他哆嗦,嘴角勾起了一絲譏諷。
寇準跟御史大夫公事的時間也不斷,御史大夫清正不清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在這一群即將被罷官的人裡面,只有那麼兩個清正的。
一個是因為家底豐厚不缺錢,懶得貪。
另一個則是愣頭青。
餘者,沒有一個清正的。
至於這兩個清正的,其實他們不太適合待在汴京城為官。
倒不是因為這兩個清正的不貪汙,實在是這兩貨太能鬧騰了。
正是因為他們不貪汙,為人清正,所以他們在朝堂上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事情都敢做。
明明一些可以背地裡妥善解決的問題,他們非要鬧到朝堂上,鬧得滿朝皆知,把事情鬧大,變得難以處理。
寇準之所以沒點出這兩個貨,也是想著等後面王曾查驗清楚以後,重新召他們入朝,擢升他們去汴京城外任職。
至於御史大夫等人……
寇準盯著他們冷笑道:“爾等清正廉明,乃是百官楷模,等到王曾會同大理寺查點清楚爾等近些年的收支以後,老夫必定會讓人送上一副清正廉明的牌匾,並且親手書寫邸報,為爾等揚名。”
御史大夫聽到這話,早已不淡定了,他顫抖著,咬牙道:“秋後算賬……寇準,你不僅僅是要自絕士林,還要自絕百官?!”
寇準背靠著寇公車,幽幽的道:“老夫打算從今歲開始,加開三年恩科。”
御史大夫聞言,噗通一聲跌倒在了地上,面若死灰。
寇準這種罷黜言官,秋後算賬的法子,確實容易得罪百官,得罪士林的讀書人。
可在加開三年恩科上面。
這一切的矛盾瞬間就不存在了。
天下間的讀書人,只會把寇準奉若神明。
他們會覺得,寇準罷黜言官,是在給他們騰位置。
寇準秋後算賬,也是在提點他們。
總之,寇準縱然有無數的不堪,他們也會一一找出理由,幫寇準辯解。
《宋史》上,劉娥在趙恆駕崩以後,如何以女兒身,在朝堂上立足的,有是如何以女兒身,跟趙禎這個皇帝平起平坐的?
靠的就是不斷的開恩科、開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