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矇矇亮,娜仁就我把我們一個個喊起來,昨晚上一宿沒咋睡,我哈氣連天的走出蒙古包,娜仁已經給馬都套好馬鞍,那馬看著也像是無精打采,跟包了夜一樣萎靡不振,這感情好,好像除了娜仁以外,這裡誰都沒啥精神。
巴特從包裡走出來遞給我一碗奶茶,喝完以後到是覺得睏意褪去了不少。
“一年一場風,從西刮到東”是對草原颳風最好的形容,草原常年颳風,尤其10月初,風最強的時候感覺人跟紙糊的一樣,能順著上天,不少沒來過內蒙的光看著都覺得好愜意,好有情調,結果來以後了沒見幾個不後悔,夾渣雪籽的風能把人臉都吹破,疼不說,還喘不上氣。
巴特一邊呼喚娜仁過來吃點東西一邊遞給我一支菸。
“四哥,今天怕是有點趕,到乃日窟緊趕慢趕也得下午,然後我們看情況是在外面露營還是穿過乃日窟。”
“恩啊,我沒啥問題,不過這馬行不行?”我看著這三匹困得快打哈欠的馬心裡打鼓。
“這都是老馬了,天天就跟睡不醒一樣,不過跑起來也不比年輕的差多少,而且它們認路,我們到了乃日窟以後就騎不了馬了,它們會等我們出來的。”
巴特這個解釋我覺得可以打十分,這也是我感覺從我見到他以來,他最靠譜的一次。
“哥,吃飽了。”娜仁把鍋碗瓢盆洗好,我們再一起把蒙古包捆住,最後檢查了一遍巴特牧場那些牛羊的口糧後,便拍拍馬背,就這麼出發了。
在家裡的時候倒覺得娜仁是個挺溫順的小女孩,一出來才發現是個犟脾氣,怎麼走、往哪走都要聽她的,我開始還就著地圖跟娜仁討論討論,到後面直接就放棄了,巴特更是從頭到尾都不說話,默默的看著馬。
娜仁脾氣大是大了點,但是確實有兩下子,哪裡有水源、哪裡有暗溝很遠就能分辨出來,更能透過草地的蹄印壓痕分辨出狼、犬、鼠、兔、牛、馬這些動物,尤其對狼的分辨尤為明晰,這跟娜仁從小在林區生活不無關係。
蒙古人是天生的獵手,在蒙古族的發祥地額爾古納河流域的山林地帶,他們的祖先就曾在密林中度過了漫長的狩獵生涯,過去蒙古族的狩獵時間往往從秋末冬初開始一直堅持到第二年的初春,“九月狐狸十月狼”,說的便是在九、十這兩個月獵取的獸皮質量高,特別是狐狸,因為狐狸毛皮極為珍貴,錯過了這個期間獵取的狐皮,就變成了“老羊皮”,不適於做裘皮了,所以狩獵的本領在蒙古族的血脈中一直流淌,幾乎我所見過的每個蒙古人都有這種天賦。
老馬速度不快,我從包裡取出爺爺留給我的手套戴在手上,我一直不知道這手套叫什麼名字,自己來的路上也想了很多名字,什麼天啟手套、八卦手套的,但是又覺得太落俗套了,索性也就一直沒取名。
這手套我後來自己研究過,說到底不愧是我們祖上的寶貝,若無秘書《風見水》這手套落在別人手中可以說只能當個古董珍藏,然而在我們手中卻大不一樣,手套掌心的“天師卸甲、山川無用”《風見水》中曾有明確的註釋,每一個字都對應的是一處地理位置名稱,依次是“山頂、學堂、墓穴、戰場、山脈、河流、草原、密林。”八種地理名稱,這八個地方《風見水》都有詳細的辨別註釋,身處何地,及對應何卦,例如身處山川之中,則需要對應用山川風水,深處墓穴則需用墓穴風水,極其複雜詳細。現在身處草原之中,則對應手套的“無”字,即是無風無水無山之地的,則需運用《風見水》中的無字訣。
巴特估計憋得慌,想跟我說兩句話,但是瞧見我看著手套出神,便趕緊不做聲,繼續看馬。
“咦?奇怪了。”走在前面領頭的娜仁突然說了句話打破了寧靜。
“怎麼了?”我好奇的問她。
“御。”娜仁吹了聲口哨示意我們停下,自己翻身下馬,蹲在地上似乎在分辨什麼動物的腳印。
我們也跟著下馬圍了上去,這個腳印印的很深,從腳印看這種動物應該只有兩個腳趾,我總覺得在哪裡見過,但是又想不起來。
“哥,我記不得咱這邊會有駱駝啊。”娜仁轉過頭看向巴特。
巴特也是一臉嚴肅的盯著腳印,他用手指抓起一點腳印的土壤搓了搓又聞了聞,抬頭思考了片刻,點了點頭。
“嗯,確實是駱駝的腳印,而且很新,應該是23天前從這裡經過,看蹄印也是往克什克去的,但是駱駝只有錫林郭勒那邊才有,這邊是不可能有駱駝的。”巴特很肯定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