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大明皇帝謁祭先帝皇陵是有一整套講究的。
1、必須構成大內皇宮、沙河行宮、明陵三體一位的封建皇家格局。
2、太常寺必須準備祭祀祭品,比如牲畜方面得準備大山牛三隻、豬五隻、兔六隻、小山牛兩隻、北羊二隻、鹿一隻。
3、翰林院撰寫祭告文,無非是歌功頌德的一類官樣文章、屁樣文章,溜鬚拍馬要拍得響、拍得令地下那死鬼聽得舒坦,這祭告文是供活皇上在死皇上墳前唸的。
4、錦衣衛設丹陛儀衛扈行,也就是要安排好皇帝的陪伴和保衛工作,全副武裝的大隊步騎甲士以及六部九卿、督察院、通政司、六科十三道鞥衙門署等文武官員護衛簇擁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具體隨性人員包括了五府及九卿衙門正堂官、四屬官各一員,太暢寺、鴻臚寺堂屬官、光祿寺、太僕寺卿,翰林院學士餅日講官,國子監祭酒、順天府府尹、六科官六員、十三道官十三員,反正就是些在單位說得上話,拍得了板的頭頭腦腦。
5、兵部奏請簡命文武大臣居守京師,皇帝出行,留守一個領導班子看護老巢也是必要的。
6,京城九門分調武臣把守各山關隘、選隨扈護駕軍兵,此條就不展開敘述了,反正也無非是加強警衛、護衛工作的官樣屁話。
7,戶部給扈從官軍準備行糧,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皇帝及一大堆跟班出行考察先帝皇陵,吃喝拉撒必不可少,所以通知財政部準備好糧食想必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8,工部官差修理橋樑道路,皇帝出行下人得規劃好路線圖,要儘量讓皇帝出行得舒坦、省心。
9,光祿寺(別名:御膳房,皇帝小灶食堂預備禦膳酒飯供具。
10,教坊司(現名:皇家樂隊備大樂。
此次朱厚熜出京時,是乘坐了三十六名壯漢抬的大轎,前邊有大隊人馬鳴鑼開道,兩邊及後邊有全副武裝的大隊甲士及六部九卿、督察院、通政司、六科十三道鞥衙門署等文武官員護衛簇擁。
朱厚熜先是率后妃敬告太廟,然後其由長安左門,后妃輦轎由東安門出發,隨行扈從官員在前面引路,留守京城的官員,穿吉服在德勝門外送駕。
上陵楚晶的隊伍從大內皇宮出發,中途經海淀區的唐玲行宮、沙河行宮鞏華城“山陵躬祭儀”首站駐蹕,吃飯休息後,升坐受隨從官員朝拜,次日早晨,隨從官員朝拜奏事完畢後,鴻臚寺官員再引昌平州官吏士紳及有事官員朝見,行五拜三叩頭禮。
然後,再繼續出發。
話說那朱佑樘的陵墓地處京城郊區筆架山東南麓的萬壽山的大山之中,也不知當初那風水先生是怎麼設計規劃到這裡的,這可苦逼了來這憑弔的朱厚熜一行人。
前邊的路還好說,那後邊的路可就不好說了,雖乘坐的是三十六名壯漢抬的大轎,但朱厚熜也是耐不住這種塵土滿天嘶喊,蜿蜒如老蛇一般盤旋的沙石山間公路呀!
反正他是直顛箥的屁股差點撕裂,渾身的骨頭都差點直接散架了。
共計歷經三天這支浩浩蕩蕩、虔誠、吃皇糧的隊伍總算是磕磕絆絆抵達了這萬壽山行宮朱佑樘的陵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