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賊目瞪口呆的功夫,車已經重新開動,而那姑娘也已經朝著車門擠來,朱厚照一看正好,待姑娘經過自己身邊時,露出一張笑臉,並順手一塞,錢包已經掉回她挎包,順便還幫她拉上了挎包的拉鍊。
朱厚照還得意地望了小賊一眼,微微一笑。
眼力遠比常人要好的小賊,對朱厚照這一眼、一笑,自然是盡收眼底,不覺心中是感慨萬千。
''這小子還很是囂張啊,看來自已這回是撞上槍口了。”
憑著一向麻利的鉗工好手藝,行走大巴從無失過手的小賊,知道自已這回算是莫名其妙、徹徹底底的栽了。
本來還準備對朱厚照實施打擊報復的小賊,當下一看朱厚照這架勢,不由得又是一陣恍惚、一陣鬱悶,報復的念頭瞬間蕩然無存。
朱厚照與小賊鬥智鬥勇的全過程,車上乘客並無人知道。
待到朱厚照返回座位坐下時,旅遊大巴巳經到達了京城人文古蹟考察的第一站-天安門站。
導遊舉著小旗子昂首挺胸第一個下了車,乘客們一個個魚貫跟上也下了車。
好大一個美麗闊達、古典式風格奇特的廣場啊,看著這麼一個世界上最寬廣無比、最壯觀偌大,骨子裡透著兼收幷蓄的大家風範,全體國民無比嚮往的城市廣場,此刻乘客們的心是心潮膨湃,激動萬分。
你看看廣場北端是天安門,它紅牆黃瓦,雕樑畫棟,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安靜祥和的坐落在廣場上,顯的是格外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著咱華夏人對藝術的崇高追求與嚮往。
莊嚴雄姿的天安門前有條金水河,河上橫跨著五座橋,這就是金水橋,金水橋兩旁有一對漢白玉華表,上面雕刻著蟠龍花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挺拔。
除了這些,廣場上還有五彩繽紛、美麗的噴泉,千奇百怪,紅,黃,藍,青,綠五種顏色的花草,令有點令人有些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了。
此刻,那導遊也沒閒著,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這天安門廣場來。
導遊道:''飽經500餘年風雨滄桑的天安門廣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它坐落在京城的市中心,故宮的南側,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皇城的大門,它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涵,高度濃縮的華夏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是全體國民嚮往的地方。”
導遊接著道:''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1420年建成。最初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天順元年(1457年),牌天安門與華表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經過一次大規模的修繕、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比原來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明清時期,天安門到大清門(明朝成大明門、中華民國稱中華門)之間的千步廊形成佔地幾萬平米的T字型宮廷廣場,其東、西兩次還各設一門,東為長安左門、西為長安右門,國家主要統治機構六部及各院即設在此,這裡是帝國統治機構的中樞。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佈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徵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佈“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天安門位於北京城的傳統的中軸線上,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大,是中國古代城門中最傑出的代表作。城樓通高37.4米,建於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天安門夜景上,紅牆、黃瓦、五個拱形券門,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城樓上60根硃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牆臺,上有兩層重簷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徵皇權的“九五之尊”。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36扇硃紅菱花門扉;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殿內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眾星捧月圖案。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現在門前開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清末天安門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一般稱為金水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在王朝帝國時代,中間最突出的一座雕著蟠龍柱頭的橋面,只許皇帝一人透過,叫“御路橋”;左右兩座雕有荷花柱頭的橋面,只許親王透過,叫“王公橋”;再兩邊的,只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透過,叫“品級橋”;最靠邊的普通浮雕石橋,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橋”。橋南東西兩側,各有漢白玉石華表矗立,雲繞龍盤,極富氣勢。
金水河南並闢有綠化帶,花木四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