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福長安上折劾大紀詭詐,深染綠營習氣,不可倚任。兼且另有法、牟利等諸多諸罪狀,並及攀龍陳戰狀不實。
上諭來得也快,不足二十日,就宣旨到了臺灣府城,福長安擺下香案跪聽上諭:
“大紀駐守諸羅,賊百計攻圍,督率兵民,力為捍衛。朕諭以力不能支,不妨全師而出。大紀堅持定見,竭力固守,不忍以數萬生靈委之於賊。朕閱其疏,為之墮淚。福長安乃不能以朕之心為心乎?大紀嘗奏賊以車載槍攻城,今福長安言得賊攻城大車,又委棄槍,為我軍所得,足見大紀前奏不虛。大紀又奏縣城食盡,地瓜、花生俱罄,以油糝充食。當時義民助餉,未必遽至於此。但大紀望援心急,以食油糝為詞。普吉保、瑞兩軍尚復觀望不進,若雲猶有餘粟,則兩路赴援更緩。此時縣城存亡未可知,安怪大紀過甚其詞耶?大紀屢荷褒嘉,在福長安前禮節或有不謹,致為所憎,直揭其短。福長安當體朕心,略短取長,方得公忠體國之道。”
“福大帥,老佛爺見了你的密摺,可是相當不高興哦。”來宣旨的是侍衛阿松泰,與福長安乃是舊交,不得不出言提醒福長安。
福長安點頭稱是,一邊讓人款待阿松泰,一邊招來許維商談對策。福長安白白被乾隆訓斥了一頓,對柴大紀的憎恨又多了幾分。
“許大人,上諭已下,看來老佛爺對那柴大紀恩寵有嘉呀。我就不信扳他不倒,我要再上折彈劾他。”
上諭的內容許維比福長安早上數日知曉,在諸羅府中許維對著牆問候了柴大紀的祖宗十八代整整一宿,這洩恨也洩得差不多了,於是平靜地答道,
“大帥,這柴大紀現今聖眷正隆,恐怕一時半會還對付不了他。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如再等上一段時間吧,此刻絕不是彈劾柴大紀的最佳時機。”懂得變通這是許維的長處,對付仇人絕不能一時意氣用事,死鑽牛角尖。現在關鍵的還是趕緊剿滅順****要緊,遲則生變。許維也怕事情拖得越長局勢越對自己不利,弄不好和在自己背後捅刀子都說不定。
“也好。就依許大人所言,過陣日子再尋柴大紀的碴。”福長安也只能暫時忍下這口氣。
此後的一段日子,福長安照著許維的意見排兵佈陣,整個戰鬥進行得非常的順利。
十二月初八,清兵進剿斗六門。
甫至馬稠後莊,順天軍據山放炮。參贊許維自山樑進攻。嘉勇侯福長安直前衝擊,迫至大竹排。順天軍於溪沙下仔築隘壅水,以阻清兵。巴圖魯侍衛首先躍溪隨決放水,殺退順天軍。
二十日,順天軍遂退守大埔林、中林、大埔尾等處,被總兵普吉保、將軍鄂輝、總兵袁國璜分兵攻破。
二十一日,清兵攻克斗六門,許維率先登上城樓。
二十二日,分兵剿捕虎仔溪、萬丹莊、南投、北投等地,順天軍皆潰。
元月二十四日,進剿大里。許維已經調地丞相林素領軍固守早已被大火燒得不成樣的村寨,這是特意擺出來給清軍將領看的。
清軍分西南、西北兩路夾攻,許維自領一軍從西北向殺入,並當場射殺了順天將領林素、林成、林快、江近等二百餘人。
而福長安則生擒了偽將軍張火、蔣挺、林茂、何從龍等近百餘人。訊知林爽文已攜其家眷由火焰山入內山而逸。隨即率兵分路搜剿,截守要隘。獲大小炮一百六十餘位,鳥槍二百三十餘杆,稻穀數千石,牛八百餘頭,其餘器械不可勝計。
二月四日,大兵自平林出發,克復集集埔,林爽文之父林勸、母曾氏,弟林壘、妻黃氏均被捕。
三月四日,獲北路賊首林爽文於老衢崎,及春丞相何有志,其弟林躍興同時擒獲,隨即押送京師伏誅。
四月四日,福長安及許維進剿南路。
二十四日,冒雨攻擊鳳山城,城破殺順天軍將領鄭其仁。
五月五日,攻破琅橋,擒殺二、三千順天兵,獲南路賊首莊大田及大田弟莊大韭、許光來、許尚等四十餘人,又獲大田母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