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小人之心古有之,大將氣度平臺灣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長期,日晏猶得眠。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令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賊退示官吏》元結
京師和府內,和召來和琳及蘇凌阿、吳省欽、吳省蘭、程立文等幾個心腹密談。
“諸位,老佛爺今日在朝堂上親自點將,決定由本相領軍平叛臺灣順天逆匪,爾等可有何意見?”和對於是否前往臺灣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和琳年輕氣盛,聞言隨即喜笑顏開地恭喜和道,
“大哥,這是老佛爺特意給您的恩典,我們可不能輕易就給放過了。如果打贏這仗,最起碼在軍中能安插上我們自己的人手。免得這行軍打仗的事都由阿桂、福長安兩人包辦了。”
“是啊是啊,我看這次平叛是該輪到和中堂出馬的時候了。光靠吃餉銀都能發上一大筆,怎能讓這些油水白白落入他人腰包呢?”
蘇凌阿現在是戶部尚書,空守著國庫而不能用,實在有些乾著急。若能由和帶兵打戰,那自己撈起銀子來更方便些,所以性急地出聲附和。
“和中堂,這常青也算是您的半個門生,以他對臺灣熟悉的程度為您作馬前驅,想來這平叛還不是手到擒來!”吳省欽也看好此次東渡臺灣征剿逆匪。
“省蘭,你覺得如何?”和出言詢問。
“老佛爺本意是想由福長安領軍出征,畢竟這福長安乃是皇親貴胄,深得老佛爺的寵信。可現實是那福長安遠在陝甘處理軍務,無法即刻抽身返回京師。若真由他掛帥,必將耗費時日而貽誤軍機。”吳省蘭不慌不忙地小酌了口茶,又繼續說道,
“和中堂您本也是一大人選,只是老佛爺因和相在處理蘇四十三叛亂時的表現,有些猶豫不決。
學生在想,皇上本就不屬意於中堂大人,這戰若是打勝了則無話可說;可一旦失敗,和相難保不成為諸臣的攻擊物件,皇上發洩怒氣的目標,所要承受的風險可是極大。我不贊同和相出征臺灣。”吳省蘭把自己的考慮全盤托出。
和對於自己早上一時的衝動而接下這一燙手山芋本就有些後悔,聽到吳省蘭這麼一說,更是正中下懷。
作為師爺的程立文,最會察言觀色,他已經看出和不想淌這渾水,於是也說道,
“東翁,我也認同省蘭兄的觀點。”
“哦?怎麼說!”
由於和府負責各地情報收集皆由程立文掌控,所以他對天下大事更為了如指掌,說出的話也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