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江山物語> 第三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節 (1 / 3)

3

時間總是飛快地一閃而過,二人到鑾儀衛辦差也有半年有餘,也就在這一年,乾隆三十七年春發生的一件事,使得和、許二人的飛黃之路各自突然出現。

乾隆帝欲巡幸河南,其目的乃是為了視察河務。

河務,主要指的是治理黃河。黃河自古以來便是中華的第二條大河,它從中游即河南開封向東匯入大海,其所過之地盡屬平原,由於沒有峽谷峻嶺的約束而經常改道。

黃河乃是一條含沙量極大的泥水河,它所裹帶的沙土系山西、陝西及河南西部水土流失而來,在平原地區泥沙難行,於是逐漸積沉,天長日久之後河床竟越來越高,成了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清初,黃河屢次決口,河水自上而下橫衝直撞,使附近山陽、高郵、寶應、泰州、鹽城、興化、如皋等七州縣飽水災,尤其是黃河因水流不暢,形成倒流直入運河,使海運受阻。

這直接威脅到了清王朝的統治,因為清廷每年需要從東南運送400萬石糧入京,以養活人口眾多的王公貴族和八旗子弟。所以清歷代皇帝都非常重視黃河的治理,康熙帝就曾數十次前往巡視,雍正帝也四次前往視察。

作為鑾儀衛侍衛的和珅與許維二人,自然不可避免地跟隨著到了河南。

當乾隆的御駕駕臨曲埠,河督薩載,山東巡撫那哈格等山東地方官員早已迎出十幾裡之外,黃土殿道,淨水潑街,並譴出數萬老百姓夾道歡迎,營造出熱烈的氣氛。

聖駕過處,身著五彩斑斕節日盛裝的百姓,紛紛跪於道旁,高呼‘吾皇萬歲’,喊聲驚天動地,如排山倒海般的氣勢不住地襲來。

和珅與許維都頂戴花翎,身著黃馬褂,夾在數百名侍衛之中,毫不起眼。一個拿著長刀,一個拿著長戟,並排走著,還真是難兄難弟一對。他們身後還跟著數十個拿著斧鉞瓜錘的侍衛。

為了顯示自己的憂國憂民,乾隆並未直接入住行轅之內,而是準備在郊外聽取山東地方官員的彙報。

內侍選了個靠河的地方,打掃乾淨並擺上長紅毯、桌椅之後,乾隆才緩緩坐了下來。在風拂鳥鳴花香雀躍中,乾隆仔細地問著薩載有關河務、天象、河賑等事項。

薩載站在帝塌之下恭敬而謹慎地回答著,生怕一字答得不對,惹惱了當今的天子。頂戴丟了事小,沒了腦袋可就慘了。山東巡撫那哈格也偶爾插上幾句話。

方圓幾十裡,除了君臣對話及偶爾的鳥鳴之外,就再無其他聲響。侍衛們則肅立於四周,兩耳不聞地直望著眼前,捕捉著任何異常動靜。

過了一會兒,領侍衛內大臣哈爾吉齊從外走過來,手上拿著份邊境六百里加急文書。

站於乾隆身旁的四品帶刀御前侍衛李風,年已五旬,乃是百劍門的五大長老之一,深得乾隆的寵信,已在侍衛的位上呆了快二十五年。

見哈爾吉齊拿著信,立在十幾米遠的地方,李風便示意了下乾隆,乾隆點了點頭後李風才上前從哈爾吉齊手中接過信,轉呈給乾隆御覽。

乾隆展信讀後,這眉頭漸漸緊鎖,原來信上所奏的是被官兵在小金川之役中俘虜的小金川土司格旺之子僧格桑成功越獄逃跑。

大小金川之戰乃是乾隆朝耗費軍銀最大的戰役之一,直至三十七年春,戰亂還未平息反而有漸趨擴大之勢,前方仍由溫福統帥數十萬大軍猛攻不止。而捕獲僧格桑,則算得上是清軍的一大勝利,可誰想居然在重兵把守的地方也能讓僧格桑走脫?

乾隆臉現微怒,把六百里加急丟於一旁,眼視前方,口中輕聲說出句話來,

“虎兕出於柙。”

站立於四周的眾侍衛都聽到了乾隆在喃喃自語,但因聲音太輕,大夥都沒聽清楚他在說什麼。

領侍衛內大臣哈爾吉齊、河督薩載、山東巡撫那哈格及離乾隆最近的幾名貼身侍衛都緊張起來,他們在擔心皇上是在對他們中的一個下了旨意,要是連皇上所下旨意都聽不到,那可是欺君大罪。

“虎兕出於柙啊。”

乾隆終於把視線落到了身旁的這些大臣之上,他重複說了一遍,並想讓這些大臣們直接照他的旨意擬出道聖旨出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