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步登天青雲路,巧避禍事智勇全
青雲直上路初通,已在明君倚注中。欲遣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贊東宮。
自從忠讜承天眷,更用文篇續國風。最是何人感恩德,謝敷星下釣漁翁。
---------方幹《寄靈武胡常侍》
1
“總算到換班時間了。”許維長長噓了口氣,在這乾清門前值班已經都值了快六個時辰,腿都站麻木了。正巧今日又逢恩師彭元瑞壽辰,趕緊交接完便要趕往彭府。
乾隆三十六年,在朱矽的舉薦之下,許維拜在禮部侍郎彭元瑞彭輯五門下學習。彭元瑞為乾隆朝名家,仕林傳稱其‘壯歲受主知,司天下文章之柄,為學者所宗一代’,與紀昀同出中允董邦達之門,與鉛山蔣士銓合稱為“江右兩名士”,名聲極大。
由於是好友朱矽的大力舉薦,故彭元瑞也極其看重許維,每日都要抽空對許維進行授課。
不僅具體教授四書五經,還教授了鬼谷子、韓非子、淮南子、黃帝內經素問、黃庭經、金剛經近思錄、九章算術、老子等經史子集中的名作。
而令彭元瑞讚賞的是,許維沒有辜負自己的一番殷切希望,他學東西很快,基本做到過目不忘,舉一反三,往往一個道理,被許維解釋後會得出另一番的道理,可謂觸類旁通,讓彭元瑞自己都受益匪淺。就因為這樣,許維甚是得彭元瑞的歡心,彭已把許維當作自己的子侄來看待。
這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令許維不滿意的是,這恩師輯五公簡直是朱矽的翻版,也是清正廉潔到了極點的人,一點都不肯奉承上司。學問好又不能當飯吃,雖然連乾隆都曾經誇讚過他異想逸材,可他依舊呆在禮部侍郎位置上動都不動都呆了快三年。
許維邊想著事邊靠在牆邊等著,就這麼左等右等,等來等去,卻始終沒等到與自己交接班的某位侍衛!
“你奶奶的和珅,每次與他對班都要遲上一小會。哼,還真是小肚雞腸之人。不就是上次我遲了一回,你倒好,已經連續四次遲到了。”
許維內心火得很,想急著去彭府祝壽卻碰上這對班的和珅還是跚跚來遲。前天特意鄭重交代過和某,說今日自己有重要事情,不能遲到。當時答應得好好的,今日卻又來這一出!
這種情形早就惹得許維心裡不痛快,換著其他的侍衛許維早就罵開了,在侍衛處許維也不是好相與之人。可和珅有著個相對於自己這個漢人來說比較過硬的身份,滿人,只能忍了。
終於和珅進入焦急等待的許維的視線中,他人長得勻稱,高大魁梧,白淨臉。穿著、儀表、舉止都非常文雅,談吐得當,算得上是英俊瀟灑書生型別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極佳。
和珅乃是滿州正紅旗人,鈕枯祿氏,文秀才出身。其父常保,久任福建都統,十三年前死於任上。其後為能在鹹安宮官學內繼續其學業,毅然賣田。聽說此間為賣田一事,還遭過管家賴五的暗算,嚐遍了世態炎涼。
在鹹安宮官學內,和珅學業優秀,與乃弟和琳、軍機大臣傅恆子福隆安、福長安並稱咸寧四少,還因受咸寧宮總裁,大學士英廉的親眯,娶其女馮氏為妻。此時的和珅,在岳父的幫襯下,逐漸走出了困境。
官學畢業後,和珅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並於乾隆三十六年起在這乾清門外當起了四等侍衛來,比起自己這同是侍衛處的蘭翎侍衛來說高上一級。
令許維佩服的是,這和珅非常愛好讀書,經史百家名言名句,拈手就能來上一段。熟練掌握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練就了堪稱一流的書法和繪畫。在入宮當差後的一年,便拜入了京城第一大派百劍門門下,刻苦練習功夫。就連一向與恩師彭元瑞交好的文壇大家袁枚都寫詩誇獎和珅:
‘少小聞詩禮,通候及冠軍。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雲’。
而最令許維不敢小視和珅的地方便是他和珅潛心收集乾隆的詩作文章,刻苦模仿乾隆的字型,對乾隆的御製詩文爛熟於心,終日揣測乾隆的內心世界。與夥伴們聊起乾隆帝來,那簡直是在聽著翻版的乾隆帝在表演。
滿人之中像和珅此般兼通文武並極有心機的人並不多,以許維的推測,雖然和珅現在家世低微,似乎難有出頭機會,可一旦給他捉住機會,以他那底子,恐其日後必會大受重用。故平日裡許維雖然最討厭別人遲到,但卻對這和珅並未說出任何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