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書房。
“皇上,皇上。”********高樹春心急火燎地跑了進來。
“什麼事如此慌張。”乾隆正為臺灣的軍情發愁,拿著常青奏請添兵的摺子看來看去,內心對派和前往臺灣鎮壓順天逆賊的事也不是太有底。
“和中堂手足舊疾復發,不能上朝。”
“什麼?和他病了?怎麼這麼巧?請御醫看了沒?”乾隆對和偏偏在這緊要關頭生起病不由懷疑起來,聲音也提高了八度。
“太醫院的王九哲王大人已經去過和府了,也替和中堂診過脈了。”
王九哲此人乾隆知之甚詳,他醫道精深,為人又老實,從不謊報他人病情,堪稱太醫院第一誠醫。
“他怎麼說?”乾隆關心起和的病情來。
“經王大人診斷,那和中堂確實是舊疾復發,時不時手腳俱抖,無法遠行處理軍務。”
“既然這樣,那就改派福長安吧。”乾隆自己沒來由地也鬆了一口氣,看來乾隆意識到派和去臺灣有可能是個錯招,此刻有個臺階下也算不錯的結果。
雖然福長安遠在陝甘,可畢竟平叛要緊,現在絕不能因時間的關係而隨意點將了事。乾隆凝神思考了一盞茶功夫後揮筆寫了個密旨:
常青、恆瑞殊不可有恃,且常青請加派大員,其意已在言外。此事自應阿桂前往督辦,但念其年逾七十,不忍令遠涉重洋;和現在不時手足舊疾復發,且朝夕扈從,承旨書諭,難以分身;福長安則年力富強,素習軍旅,又能駕馱海蘭察等,若以之前往督辦,足資倚任。福長安接此密旨即帶印由驛起程,前往行在,陝甘總督令山西巡撫勒保署理,福長安於途次遇見勒保時,即將印信交勒保接署。
吹乾了墨汁,看了下密旨,乾隆滿意地點了點頭,對高樹春說道,
“樹春啊,你看朕此次改派福長安為將,東渡臺灣剿滅亂匪,可為妥當?”
“皇上乃是大智慧之人,奴才豈能指點一二。不過依奴才愚見,這福大帥實乃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似乎還略勝過和中堂。”高樹春久在宮中伺候乾隆,哪會不曉得乾隆的心意,說出的話倒也讓乾隆高興。
“那好,你馬上把這道密旨發出去,我們明日便起駕前往熱河等候福長安,順便讓軍機處速調閩粵浙兵赴臺。
對了,前幾日朕吩咐你將常青奏摺抄寄大學士阿桂閱看,令其密奏當如何辦理。他覆奏了沒有?”乾隆又關注起老將阿桂對臺灣局勢的看法。畢竟阿桂乃朝中第一干吏,雖年已七十,可依舊被委以重任,其意見都相當的中肯。
“這是阿桂大人親自轉交給奴才的摺子,奴才正準備呈遞給皇上御覽。”高樹春兩面討好地把阿桂的摺子遞了上去,乾隆仔細地端詳了起來:
大學士阿桂尊旨覆奏臺灣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