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江山物語> 第一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節 (1 / 3)

第七章:設巧計請君入甕,不爛舌收降二楊

無端惱破桃源夢,明日青樓。玉膩花柔,不學行雲易去留。

應嫌衫袖前香冷,重傍金虯。歌扇風流,遮盡歸時翠黛愁。

-----晏幾道《採桑子》

1

乾隆四十一年夏,正是驕陽似火、天氣酷熱難耐的時候,可南書房內卻是一片涼爽怡人。房內四周角落處都放上了十幾個巨大冰塊,不住散發出冷意。

朱珪端坐於椅上,一本正經地為永琰授著課。已經成為永琰貼身侍衛的許維則立於房外,表面上紋絲不動地行使著守衛的職責,其實他是邊當著班,邊耳朵豎起來偷聽房內的授課。

被和珅數次搶去親近皇上的良機,許維早已是氣憤萬分。為了不在今後的比拼中再輸給和珅,許維不僅在傍晚時分去恩師彭元瑞府上聽課,連這皇子的課業也絲毫不拉。

對知識的汲取許維簡直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所有的書籍全部都看,不管是儒家、墨家、法家還是陰陽家或著是農家,上至天文地理,兵法軍事,下至旁門左道,星象卦卜,是書就看,生怕又出個什麼《奈何吟》之類的事故,自己絲毫不懂被那和珅搶了先機就虧大了。

就一年光景,許維因著讀遍萬卷書,本身的氣質也發生很大的變化,更像個飽讀詩書的文人而非一個侍衛。

讀了太多的書,經史百家,詩詞畫樂,無書不讀,連那奇淫怪異之春宮書《**》、《金瓶梅》也一概流覽個遍,到最後就連許維的恩師彭元瑞都很難摸透這弟子的心思了。

因朱珪乃是永琰的師傅的緣故,許維與永琰關係也異常的好。二人年歲相同,愛好相近,時常在一起談論時事,抒發見解。

作為皇子及以被乾隆於多年前便內定為儲君的永琰,乾隆對他的要求幾乎已近苛刻的地步,在兒子面前,乾隆早就沒了前幾年那做為父親少有的溫柔一面,而只剩下威嚴了。與永琰最要好的十一阿哥永瑆,因年歲漸大,也交往日稀;與永琰能說得上話的皇長孫綿恩,在宮外管著軍隊,官職已升到九門提督,也是少有交往了。算來算去,能傾訴心中鬱悶的只有貼身侍衛許維了。

在永琰心目中,朱珪溫厚中正,對他悉心栽培,在感情上似乎彌補了殘缺的父愛;而許維,則老持成重,頗有兄長之風範。朱、許二人對大清未來皇帝的影響非常巨大。

站在門外光明正大地偷聽朱珪給永琰授課,這已是許維第無數次了。正自聽到朱珪講到‘《出師表》中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頹廢也’,見朱珪更是詳細地講明,何為‘賢臣’,何為‘小人’,作為君王,只有自清自正,才能有識,才能辯忠奸時,許維不由嘴角一撇,對朱珪這種思想頗不以為然。

這賢臣與小人之分,就猶如正邪之分一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謂成者為王敗者寇,只要你有實力,行事再邪門,你也是正,也是賢臣一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便是個典範。

見永琰聽得仔細,朱珪不由考較道,

“如若由你繼承大統,你將如何應對這天下事?”

永琰雖年方十七,可對現今天下之局勢早已由許維口中知曉得一清二楚,曉得大清王朝經過了數十年的繁華,已是開始走上了下坡路。再富有的王朝,哪經得起乾隆帝的窮兵黷武?

永琰脫口而出的便是前幾日許維與自己攀談時所說的治國之道。許維閒來無事時,總是喜歡站在永琰的立場上說些今後的為君之道:

“師傅,今後我一旦登上皇位,將恪守著‘仁、勤、儉、慎’這四字原則。”永琰答道。

許維在門外一聽,樂了,這傢伙,居然把自己告訴他的一些話改動一番後拿出來蒙老頭子了,還真行。

“何為仁、勤、儉、慎?你把所理解的意思說給師傅聽聽。”朱珪問道。

“博愛之謂仁,尚矣。。。。。。。聖人應天受命,調御萬方,作之君,作之師,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家國以治,天下以平,流澤子孫,其根本深厚於仁。

民生則在勤,勤則不匱,自天子以至庶民,鹹之勤之為要,則庶政修而萬事理矣。。。。。。人日勤勞則日近於善矣,日習惰馳則日近於惡矣。欲求家國治,天下平,安得不勤乎。”

見朱珪不住地點頭,永琰的膽子也大了起來,開始發揮起來,說道,

“創業之始,皆有樸素之質,先民都崇尚節儉,不務浮華。可後世之人,竟變其本而加其厲,竟奢靡之習,忘節儉之風,而禮之本意失矣。。。。。。。移風易俗、撥亂反正之道,莫善於儉也。”

聽到此話後,朱珪心內一震,又復一喜,細斟酌永琰話內的意思,分明是在指責乾隆皇的肆意奢侈,又點明要在日後撥亂反正。看來自己這個弟子已有爭取皇位之心了。

永琰繼續著最後一個話題,‘慎’字說道,

“用刑之大旨,不外明慎。明著知其事之原委,察其情之真偽。。。。。。不遺幽暗,犯法者甘心認罪,受害者了無嗔怨,此明之功效也。慎者,一字無虛始可定案,片言不實勿厭重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