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還是一次文字採訪,按照胡楊的要求,不進行影片拍攝和照相。
“胡總,我們都知道,業內有很多人稱呼你為大佬。你作為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人物,對於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採訪胡楊的是一名男記者,他一上來就問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大佬這個稱呼是大家對我的厚愛,我受之有愧呀。目前國內的半導體行業還屬於起步階段,總的來說和國外的先進技術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目前也是一個追趕他們的好時機,畢竟3G的推出會帶來很大的商機,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胡楊沒有掉進記者的語言陷阱裡,未來的發展?預測什麼的最討厭,說對說錯都沒有任何好處。
接下來,記者又問了他幾個具體的問題,胡楊都一一作了回答。
“胡總,不知你有沒有看過吳向西教授最近的一篇文章?”
記者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胡楊,胡楊微微的搖搖頭。
他知道吳向西這個人,是國內著名的經濟學家,但不是很喜歡這人的觀點。
吳向西有個外號叫做“吳市場”,他一直鼓吹應該將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市場”,用市場這支無形的手來調控經濟活動,政府不要進行干預。
問題是歷史經驗證明,市場往往不具備糾錯的功能,一切都交給市場,最容易得到的恰恰是混亂和無序。
記者注意到了胡楊的動作表情,然後才接著說道:
“吳教授的文章很長,但中心意思,就是反對國內動不動就要自主研發的論調。他還特別舉例了匯嘉系,他認為胡總你的戰略出了問題,是貪大求全的表現。
國內在入世以後,應該更加積極的參與國際化分工合作,而不是什麼都要自己製造。他認為,胡總你耗費巨資打造芯通國際、魅力半導體以及東方科技,是一種資源浪費。
晶片代工暫且不說,國內真沒必要自己製造儲存晶片和顯示器件。他算過一筆賬,如果這些資金投入到消費電子領域,而關鍵的零部件依靠進口,你絕對可以打造出來一家國際化的消費電子巨頭。
他的文章最後說,國內有些人的思想落後,什麼都想著自己製造,是一種逆國際化的思潮,是很危險的。請問,胡總,你怎麼看?”
這是今天採訪的最後一個問題,記者問完,就靜靜的看著胡楊,等待他的回答。
胡楊心說,果然來了。
這就是東方科技這段時間遭遇圍攻的深層次原因,有很多人都認為,與其投入巨資維持一家盈利艱難的企業,為什麼不把資源投入到其他時間短、見效快的行業?
S星的顯示技術,是全球領先的。咱們的企業直接進口不就完了,何必再弄一家不死不活的東方科技呢?
很可惜,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僅不少還佔了大多數。只是,他們沒有經歷過S星、SK等企業,壟斷價格致使儲存晶片3年漲價7倍的時候。
同時也沒有經歷過,國內企業拿著錢排隊也買不到顯示器件的時候。
“我的想法很簡單,只有我們自己掌握了核心科技,在將來才不會被人卡脖子。現在有多人都已經忘記了被人卡脖子是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