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陳嘉霖的想法,就是要加強管理工作,甚至可以在廠區內實行封閉化管理,儘量讓工人少惹事。
“陳少,你這個辦法治標不治本,對工人們壓制的太厲害了,小心會有反彈。另外,工廠的管理過於嚴苛,社會輿論也會對咱們很不利。你真想讓頑石科技揹負上‘血汗工廠’的名聲啊。”
胡楊為了此事,專門和陳嘉霖深談了一次。
陳嘉霖在年後。幾乎很少回香江,大部分時候都在羊城養病。他的胳膊已經沒什麼大問題了,相信很快就可以拆掉石膏。
“胡老弟,那你說該怎麼辦?我總不能讓公司的幹部,整天去給工人們做思想工作吧?”
那什麼“血汗工廠”的名聲,陳嘉霖也是不敢揹負的。但他認為生產任務重了加加班,人員多了大家擠一擠宿舍,都不是啥大問題。
“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大話我也不說了,我就說兩個問題。一,工人們的生活條件要是太差,是不是不利於大家的休息以及身心的健康?
二,工作環境和制度稍微寬鬆一些,是不是可以留住更多的技術骨幹?”
胡楊知道,像頑石科技這種超大型的代工企業,走的是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的路子,工人的問題不解決,遲早得把自己推向風口浪尖。
“所以,陳少,我的意見呢,咱們寧可增大一點成本開支,也要給工人們提供稍好一些的生活條件。
宿舍樓要趕緊新建,宿舍的各種設施和休息區內的娛樂設施也要適當的考慮。還有就是在生產管理上,要人性化一些,不要讓工人們腦子裡的那根玄,整日繃得太緊,太緊了容易斷的哦”
在九十年代,有不少工廠不怎麼考慮工人們的感受,七八個人甚至十幾個人住一個宿舍都是常態。工作時間也偏長,有時候一天要幹十幾個小時的活兒。
這種情況要到新千年以後,特別是國內的勞動力開始出現結構性短缺的時候,才會得到根本性改變。
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但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成本的問題。
不過胡揚認為,透過這種手段降低成本,不如在生產上下功夫。一方面積極改進生產工藝,另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同樣可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真沒必要去揹負那個罵名。
“得,胡兄弟,那就聽你的吧。我可是先說好啊,到了年底,公司的淨利潤下降了,你可別找我。”
陳嘉霖理解了胡楊的意圖,準備立刻實施,不過他考慮到如此,一來可能會減少利潤,便提前給胡楊打了預防針。
“少賺點就少賺點吧,省得以後麻煩。那公司內部的事情就拜託陳少了,我最近還要去一趟魔都。”
吳馨慧年後給胡楊打了個電話,她幫著找了一家能修繕“老洋房”的公司,然後給了胡楊聯絡方式。
這種事情,電話裡肯定說不清楚,胡楊打算親自去一趟。至於後續的工程和驗收,倒不用他操心,他可以派人負責。
“我就說你,沒事買一棟老洋房幹嘛?三十年代的建築嘍,你要徹底修繕好,可能比你買房花的錢都貴。對了,我剛在深海買了一棟別墅,價格也不高,你有沒有想法?”
陳嘉霖不太理解胡楊對於魔都“老洋房”的執著,情懷什麼的,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