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權將文愛媛送回家之後,這才載著蕭景寒回學校。
只是看著後視鏡中發神的少年,他就知道那小子心裡有事。
於是阿權笑著問道:“景寒,你在想什麼?”
蕭景寒這才收斂了心神道:“沒……沒什麼……”
“小子,你師父我比你多吃了多少年的飯?你心裡想什麼我能不知道嗎?”
阿權看著後視鏡中面不改色,又一聲不吭的少年,無奈地搖搖頭。
如今的年輕人呀……
如今的年輕人或許不知道,中華也有自己的音樂調子,就是五音十二律。
五音就是許多人所熟悉的宮商角徵羽,十二律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除了五音十二律還有二變,即變宮和變徵。
蘇敏沉醉在王子成的簫聲中,一雙眼睛也逐漸有了笑意,心也在慢慢融化。
一曲作罷,王子成才柔聲道:“心情好些了嗎?”
他也是見蘇敏打不起精神,所以想用音樂來替她驅散煩悶,只是礙於這裡會有人來往,所以就選擇了洞簫。
蘇敏見他優雅的收起洞簫,就眉開眼笑道:“你剛剛離開,就是去買這個洞簫?”
說到這裡,她眼中就有了一股溫熱湧動,一股酸酸的感覺凝聚在鼻中。
王子成見蘇敏笑了起來,臉上還掛著感動,就將她的手握在手中說著:“我知道很多憂傷的人聽到簫聲就會有共鳴,因為他們都覺得曲調悲傷難過,所以我就用了關大洲老師的曲調,帶你走出這種困境。”
《折柳》取自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中的“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講訴的是分別的親友折柳相送,心念離別後的重逢。
音調沒有原有的悲涼之意,反而有一種給人予希望的大氣,向人們訴說著有離別就有重逢。
音樂是當初《國家寶藏2》為了展示大唐的服裝展示而生,如今在傳統樂器界流傳。
更因為它獨特的魅力,所以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