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笑了笑,說道:“哎呀!人言楚平仗劍行走江湖,為人處事向以仁義為先,今日一見,方知所言非虛呀!不過依在下看來,楚兄你不僅僅只是仁義而已,而且是仁義的過了頭,仁義的都有些迂腐了!”
聽他如此一說,楚平不免詫異地問道:“你,你究竟是誰?為何會知曉在下的名姓?”
“既然楚兄問起,那在下也只好如實相告了。”此人雙手抱拳,施了一禮道:“在下姓葉,單名一個鋒字。”
“什麼?你說你就是葉鋒?”楚平十分震驚地說道。
“不錯!在下正是葉鋒。”葉鋒乾脆地回答道。
名位,你道楚平聽聞葉鋒之名,為何會顯得如此震驚?原來,葉鋒其人在江湖上還是頗有名氣的。葉鋒來自苗疆,乃是苗疆一帶赫赫有名的,“奪命刀客”金風道人的得意弟子,使得一手好刀法。葉鋒雖有一顆俠義之心,怎奈為人太過心狠手毒,死在他刀下的人,那是數不勝數,不過葉鋒所殺之人,均是一些心術不正、為非作惡的歹人,他從未殺害過一個良善之輩。
卻說楚平聽到葉鋒的回答之後,不由得笑了笑,說道:“哎呀!常聽人言‘奪命閻羅’葉鋒,一向嫉惡如仇,見到為非作惡之人,無論其人所做惡事之大小如何,定然一刀殺之,今日一見,方知此言並非虛傳吶!”
葉鋒擺了擺手,笑道:“楚兄言重了,在下向來秉持的就是‘遇惡必除,除惡務盡’的原則,如果惡人不除,那麼好人又豈有活路呢?不過在下又不是什麼劊子手,又怎會喜好胡亂殺人的呢?實在是被勢所逼,迫不得已而為之呀!”
楚平嘴角微揚,上前挪了幾步,說道:“話雖如此,然而在下還是覺得,葉兄你有些殺戮過重了。在下想勸告葉兄你一句,得饒人處且饒人吶!對於那些大奸大惡、十惡不赦之徒,一刀殺之倒也沒什麼。可是對於那些因一時不慎,犯下點小是小非的人,希望葉兄你還是對他們網開一面,給他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又有何妨呢?畢竟妄殺生靈,有違天道哇!”
聽聞楚平此言,葉鋒低頭沉思了片刻,點了點頭,說道:“也罷!既然是楚兄你好言相勸,那麼在下日後行走江湖,自當收斂些就是了。楚兄,如今此處事情已了,實在不宜久留,在下就此告辭了,你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二人各自奔著不同的方向離開了牛家莊。二人才剛離開沒多久,卻有幾個小蟊賊打此路過,見到寇府門院大開,不免心生歹念,準備偷偷溜進去偷點兒值錢的東西,才剛跨進院子裡,不知被什麼東西給絆了一腳,低頭一瞧,發現竟然是一具屍體,其中有幾個膽小的賊人,登時被嚇了個膽裂魂飛,連忙掉頭逃走了,卻也有三四個膽大的賊人,根本不顧及這些,偷偷地溜進屋子裡,翻箱倒櫃的胡亂翻找起來……
待至第二天上午時分,寇府的門前,被前來瞧熱鬧的人給圍了個水洩不通,見到眼前這番慘不忍睹的景象,有哀嘆抱怨的,也有暗自發笑的。在寇府做工的這些丫環僕人的家屬聞聽此訊,頓覺震驚不已,紛紛匆匆忙忙地趕了過來,見到自己親人的屍體後,立馬撲上前去哀號不已,痛哭怒罵之聲不絕於耳。
鶴桐縣衙接到報案後,連忙派出數名衙役來到現場查探案情,經過一番走訪與勘察,得出的結論竟然是山賊入室劫財殺人。不過,其中一位名叫葛雄的捕快,心細如絲,看出了些端倪來,他發現這些人均死於同一人手中,而且皆是一刀斃命。他根據死者傷口形成的狀況做出推斷,殺人者刀速極快,武功極高,絕非一般的山賊可以做到的,他懷疑殺人者乃是江湖中人。正當葛雄打算將自己的發現與看法,告知給捕頭大人知曉,卻不料,被縣衙捕頭給劈頭蓋臉地數落了一頓,葛雄無奈,只得稍作忍耐,準備返回縣衙後告知給縣令大人知曉。怎奈回到縣衙之後,縣令大人卻毅然決然地肯定了縣衙捕頭的說法,當堂做出結案陳辭,認定這就是一起山賊入室劫財殺人案。葛雄認為縣令大人如此做法太過草率,正欲據理力爭,卻不料被縣太爺給下令逐出了縣衙,葛雄無可奈何,只得憤憤不平地返回家去了。葛雄哪裡知道,縣令大人之所以這麼做,卻是有原因的:
原來,四更天時分,鶴桐縣令夫婦二人仍然熟睡之際,卻被“呯”地一聲悶響給驚醒了,發現睡枕旁邊,竟然莫名其妙地插了一把明晃晃的鋼刀,嚇得二人頓時神魂俱冒,心驚膽寒。待稍微地穩定了心神,發現在刀柄處拴有一張捲成筒狀的紙條,將其取下展了開來,發現紙條上面赫然寫道:
“狗官不仁,暗中收取寇賊贈銀,置韓家父女冤情於不顧,本該一刀殺之!念你乃是朝庭命官,平日裡並無諸多劣跡,姑且饒之。勸你從今爾後,務必要勒政愛民,善待百姓!如若仍不知悔改,有朝一日,山中野人定會提刀前來取你狗命。切記!切記!”
看罷,鶴桐縣令登時被驚出一身冷汗來,頗為震驚地嘆道:“天吶!想不到此人不但知曉了我的秘密,竟然還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到縣衙裡來擲刀留書,看來此人定然是一位頗有手段的能人吶!”
縣令夫人衝他責難道:“哎呦,我說老爺呦,當初我是怎麼說你來著的,說不讓你收那寇家的銀子,更不要你幹這種昧良心的事情,可你偏偏就是不聽呀!這下可好了,終於讓這冤家給找上門來了罷!幸虧人家只是把刀給插在了枕頭上,這萬一要是插在你的脖子上,那你豈不就已經死掉了嗎?所以我說老爺呀,從今以後,你可莫要再做這等昧良心的事情啦!”鶴桐縣令連連點頭稱是。當他接到寇家被滅門的案子之後,便早已明瞭此案定是那位擲刀留書人所為,為了保住自家性命,更為了避免自己的糗事被人知曉,他也只好草草結案了。
且說這天下午,楚平來到了鶴桐縣城,聽聞到有關寇家滅門之案的結案經過,頗為無奈地搖了搖頭,笑道:“哎呀!真是想不到呀,身為堂堂一縣之長,辦起事情來竟如此地兒戲,看來這鶴桐縣令,不僅是一個不仁不義的昏官,而且還是一個昏聵無能的庸官呀!真是可悲!”嘆罷,轉身離開了鶴桐縣城。
走出不過三十幾里路,來到一座山口前,突然從路旁閃出一位手持鋼刀,以黑巾遮面的黑衣人來,擋住了去路。此人將刀一橫,朝著楚平高聲喝道:“呔!來人且聽某言,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打山前過,留下買路財。牙崩半個不,管殺不管埋!”
不知此人究竟是誰,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