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也能透過學習現成的唇語書籍,但必要的自身觀察的第一手資料才是最深刻的。
書籍儘管精粹,但也是別人咀嚼過後的二手資料了。
只有結合了自身的經驗認識和書籍精煉整理的系統知識才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不過也不能把一棍子把所有的國產動畫都打死了,近些年來,華國二維動畫的發展還是不錯的。
從前華國動畫主要面向的群體是兒童,能用最少的資金拍當然是節約著來。
外加上還有不少毒瘤只為了貪國家的補助,根本就對成品的質量不上心,所以製作出來的動畫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一般來說,24、25幀的影像對於肉眼來說就已經十分流暢了。
迪士尼的動畫都是24幀的,也就是一拍一的做法。
而日本動畫製作公司為了控制成本,一般採用的是一拍二、一拍三的做法,也就是每秒鐘十二幀、八幀。
這其實已經是一個比較危險的程度了,在一些動作場景則需要增加幀數。
但是許多華國的動畫公司在偷懶方面比他們更甚,一般採用一拍三、一拍四。
某種程度上確實大大節省了原畫師的工作量,大幅控制了成本,但也造成了動畫畫面的不連貫。
自然在口型方面也是能省則省。
關琅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在觀察口型上,這項工作什麼時候都能做,平時偶爾花點時間來整理即可。
他的目標也不是成為唇語專家,只要能大概總結出漢語發音和口型之間的聯絡即可。
那樣畫出來的人物說的話也能差不多對上口型。
當務之急的任務仍舊是繼續擴充自己腦袋中的人物動態素材庫。
越是豐富,未來他在繪製原畫時,就能越得心應手。
看到相應的指令碼文字,只需要在腦海裡呼叫出類似人物的動態分鏡,都不需要過多思考,就能把畫面活靈活現地在筆下表現出來。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一下午的時間,他什麼都沒有做,就在院子附近瞎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