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形已經凝想完畢,也宣告著家裡的公雞的壽命走向了尾聲。
關琅提著公雞在市場攤子找人幫忙殺雞。
他倒沒有善良在家裡多呆了幾天的雞就不忍殺,只是在雞攤子讓人處理好會方便一些。
他沒有殺雞的經驗,擔心會弄得滿地雞毛和雞血。
專業的事還是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公雞被做成了參雞湯,再配上在市場買的半隻燒鵝,煮了道白灼菜心,午飯就做好了。
關琅在下廚方面是有如神助的。
隨著對身體素質的把控,他對作料把控的誤差基本不會超過零點三克。
當然對作料的精準把控並不代表著他的廚藝就已經提升到了世界頂級的程度。
特別是對中式廚師來說,嚴格按照食譜上的用量下廚,既不現實,也不合理。
標準只是讓廚藝新人迅速將一道菜掌握到水準上的手段,但對於更高階的烹飪來說,很多東西是很難拿標準去衡量的。
原料的新鮮程度,鍋的火候不同,適合施放的作料自然也不同,怎麼可能簡簡單單透過書籍上的一串一成不變的固定數字去把控呢。
所以更多的還是需要經驗的積累,什麼時候需要放多少用料,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憑下意識的感覺和經驗著手的。
關琅需要的就是在一次次的下廚中積累經驗。
廚藝的好壞基本上可以透過三個方面來判斷,刀工、調味、火候。
他的刀工自然不必多說,火候和調味在技術層面上也有著很大的優勢,所以他的廚藝才會進步如此飛速。
他現在小火慢燉的煨的雞湯就十分考驗火候的功力。
“表哥,你的廚藝這麼好,去開家飯店肯定能賺很多錢。”吳雅甄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完全打消了在廚藝方面想要勝過關琅的念頭了。
廚藝本身就挺好,關鍵是進步速度還特別得快。
她記得剛來到天南的那幾天,也只是驚訝於表哥一個男生怎麼會一手不錯的廚藝,但要說廚藝真的有多麼驚豔,倒還真談不上。
但現在她已經徹底服氣了,這進步的速度太快了。
這廚藝在她看來已經是她吃過的頂級手藝了。
最簡單的家常菜,其實就是最見功夫的菜。
廚藝的基本功包含太多,一道菜是沒法看出一個廚師的水平的,但是如果嘗多幾道基本就能判斷一個廚師的廚藝水平了。
同樣是一道家常菜,相同的材料和調料,任何一個家庭主婦都能做的普通料理,卻能讓她吃得停不下來,這可不是廚藝高超的體現嗎?
原本她在家都只吃一碗飯的,現在來天南每天至少吃三碗。
當然其實她並不知道,為了達到這種讓她大快朵頤的水平,關琅也是有背地裡琢磨過的她喜好的口味的,並不單純是廚藝水平上升的原因。
不同地域的人因為風俗人文的差異尚且會出現不同的口味偏好,何況於個人呢?
喜食什麼、厭食什麼、口味如何,哪天的青椒肉絲多吃了些,通心菜吃少了,他雖然沒說,但還是能透過觀察琢磨出她的口味的。
同樣一道菜,對於別人可能是十分,對於她來說就是十五分、乃至於二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