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作為中國傳統的調味品,它的出現實證最早能追溯到周代。
孔夫子就曾經很鐵骨錚錚地說過:不得其醬,不食。意思是不同的肉還要搭配上不同的醬料,此言可見醬油對烹飪的重要性。
不過,這也是孔老爺子出生對了地方,才能這麼硬氣地說出這一句話,否則,他要是生在了日韓,那豈不是要活活餓死,因為制醬技術直到唐朝高僧東渡時才傳過去。
現在市面上的釀造醬油大多是大豆加工的副產品作為原料發酵製成,不過其實,最早時候的醬油是用肉醬發酵製成的。
按照張岱的《夜航船》中的記載:燧人氏作肉脯,黃帝作炙肉,成湯作醢。醢就是最早的醬油。
如果這個記載真實,那麼醬油出現的時期還要往前提早三千年。
可見我們作為世界三大烹飪國的大吃貨國種花家的地位是根深蒂固,自古以來的。
哪怕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原始時代也不忘對食物調味進行探索,這種追求是多麼精緻而可貴。
然,關琅今天釀醬油的原材料選用的並不是肉醬,而是黃豆,因為黃豆和肉醬製成的醬油在風味上其實很相似,而且價錢會更便宜。
按照秦妍希的提前吩咐,關琅和吳雅甄兩人將剛買好的一袋子黃豆倒出來,這些黃豆是在關琅去高檔的食材店鋪買的。
全是東北大豆,而不是轉基因的豆子。
雖然他也不知道二者製成的醬油有何區別,不過既然秦妍希這麼說,他也多費了點心。
將發黴和壞掉的小黃豆粒丟掉。
剩下飽滿的好黃豆就是能用來釀製的原材料了。
“接下來是...泡水。”
關琅拿出了一個洗菜的大鐵盆,將黃豆洗淨後泡水。
大概需要泡三四個小時。
現在就提前泡好準備,等到秦妍希十點來時,剛好浸水完畢。
釀醬油的步驟不少,不過最關鍵的環節是制曲一步,所以準備工作就算秦妍希沒有“蒞臨指導”也能順利進行。
在陽臺巡視完盆栽,又曬了會太陽的千秋溜進了廚房。
躍過地面上的一灘灘水跡,縱身一躍,就跳上了正在彎腰洗豆子的關琅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