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琅自然是不知道身後安夏清在想什麼。
自以為擺脫了她的糾纏,心情大好的關琅吹著口哨晃悠悠回家。
今天下午他打算修習廚藝。
他現在的廚藝等級已經達到了3級(5/15)。
原本是4/15的,但他平日閒暇時孜孜不倦看烹飪書籍漲了一點的經驗值。
其實哪怕是他現在的廚藝都是幾個月可望不可求的,不過,既然還有提升的空間,誰又會輕易滿足呢?
自己做的菜才是最合他口味的。
比如,他心情不好時,做菜就喜歡下鹹一點,和一般人心情不好喜歡吃甜食可不一樣,像類似這種小細節還有很多,都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所以除非是像秦妍希那種廚藝超凡的可怕女人,一般的廚師哪怕廚藝稍勝於他,也不一定能更合他口味。
因此,勤修廚藝是必須的,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哪怕是懶癌也要降一個優先順序。
紙上得來終覺淺,雖然前段時間透過閱讀了解了許許多多的烹飪原理,同時學習了一些新菜色,但光記下來要點可不夠,關琅想做出來試吃,也算是將頭腦裡的知識融會貫通。
當然這麼鄭重其事準備的也不是平時吃的家常菜,而是他從食譜裡學到的菜色,加之也沒在外邊飯店吃過,所以就想自己做出來試試。
說起食譜,當初他上淘寶買食譜的時候,原本是想買那本大名鼎鼎的《中國菜譜》系列叢書的,那套書成書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版到八十年代,調動了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名廚們共同編纂,陣容豪華,內容上也做到了一應俱全,烹飪領域的四庫全書,堪比武俠小說的《九陽真經》、《易筋經》級別的頂尖內功心法。
這也是計劃經濟的優勢所在,放到現在哪還有可能拉出這麼一支隊伍專門來費時費工編寫一套書籍,這麼多名廚離開崗位,得損失多大一筆經濟價值,而且也不可能再像當初那樣毫無保留地把自個家的壓箱底的菜譜貢獻出來了。
很可惜,關琅並沒能在淘寶上找到那套已經停版多年的書籍的舊書,就連盜版都沒有,也是神奇。
遺憾連連,只能隨便買了幾本比較出名的食譜,《豐澤園菜譜》,袁枚的《隨園食單》等等。
當然雖然關琅一開始很失望,到後來發現是他多想了,單是《隨園食單》南北數百種菜餚就讓他得學好一陣子,畢竟是乾嘉三大家袁枚的嘔心瀝血的美食鉅作。
袁枚,乾隆四年進士,是一個奇特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有著一個有趣的靈魂。別人都是君子遠庖廚,他偏不,他不僅要逛廚房,還開農家樂,不論身份,上至達官貴族,下至商人走販都可以入園消費,同時他還不斷蒐羅食譜,廣尋名廚,同他們切磋廚藝,最後把心得撰寫成《隨園食單》。
關琅覺得自己和這位數百年前的名士頗為相似,雖然他既沒有吟詩作對的才情,也沒有纂書名留青史的偉績,但兩人都是吃貨,這帶來了一種強烈的身份認同感。
今天準備嘗試的菜餚是脫沙肉。
去皮切碎,每一斤用雞子三個,青黃俱用,調和拌肉;再斬碎,入秋油半酒杯,蔥末拌勻,用網油一張裹之;外再用菜油四兩,煎兩面,起出去油;用好酒一茶杯,清醬半酒杯,悶透,提起切片;肉之面上,加韭菜、香蕈、筍丁。
關琅當初看做法步驟時可看了老半天,就和高中時期做古文題似的,還得專門去網上查詢“雞子”、“網油”、“秋油”是什麼玩意。短短几行字,稀里嘩啦混雜著一大串的內容,要不怎說人家是大家,這遣詞造句就是素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