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劉正龍是計劃請鬼王三配合的,可是他想到了最深層次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幽冥會能夠在京城這麼久,這背後究竟是多複雜,搞不好會牽涉到另一個層面,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賭這一把,而且也賭不起。
這段時間,整個京城暗潮湧動,各方勢力都在暗中活動著。表面上簡單的刺殺案,在每一方的心中都異常的複雜,準備的時候級別在不斷地升高。太平盛世之下,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正在籠罩汴梁城的上空。
百年來,潘家從來沒有如此緊張過,身為家主的潘旭對這件刺殺案看得要比弟弟潘景深的多,他並不認為是童延嗣一個紈絝子弟的偶然為之,而是認為有人要將潘家連根拔起,確切說是對整個功勳集團的攻擊,這也就是他為什麼重視劉正龍的根本原因。
自古至今,代表軍方的家族,集團都不會有好下場,就連當年興盛百年,勢力大到幾乎可以決定王朝興衰,帝王更替的關隴集團都被灰飛煙滅了。現在大宋朝始終是文官士大夫的天下,功勳集團也一百多年了,如果出現風吹草動,被連根拔起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潘家有條不紊地準備著,這次是做了兩手準備,第一手準備,就是在假定是童延嗣這種紈絝子弟策劃的謀殺,整個準備安防工作由指揮使潘岳負責,潘峰幫忙策劃。這一手準備是表面上的,也只是為了麻痺敵人,但是這後面的後手就複雜多了,直接有右衛將軍潘景親自負責,不僅是整個潘家行動,高家,曹家,石家都加入了其中,畢竟四大家族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如果潘家被連根拔起的話,那麼其他三大家族覆滅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麼一個由紈絝子弟策劃的,漏洞百出的刺殺案竟然讓四大家族前所未有的緊張,足見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功勳集團和朝廷的矛盾究竟多深,已經忌憚到了這種程度。可以說百年繁榮的大宋王朝下面其實是暗潮湧動,靖康之變或許和這根深蒂固的矛盾密不可分。
曹家作為四大家族之首,就更加知道一旦潘家被連根拔起意味著什麼,身為家主的曹評讓整個家族的核心成員都調動了起來,一直以來曹評都是以智者的姿態存在,這背後就是對大局掌控的不夠,看不了那麼深遠。曹評只看到曹家的安危,功勳集團的權勢,地位,至於大宋朝的安危,他從來沒有看透過,也沒有去看過。
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四大家族為首的功勳集團就處於皇城司的監視之下,或者說皇城司的使命之一就是監視這些功勳集團,避免引發亂子。
大宋開國以來,功勳集團只是有過一次異動,那就是當初因為一個巴掌,宋仁宗廢掉郭皇后的時候,功勳集團以為是朝廷對功勳集團的打壓,有了一次異動,那一次可以說危機四伏,最終以宋仁宗冊封曹家嫡女曹妃為皇后而告終,可以說是皇權向功勳世家的妥協。
可也正是那一次皇權的妥協,讓大宋天子看到了功勳集團的危險,雖然顧及到軍方的影響,不敢拿功勳集團開刀,但是皇城司的許可權被無限放大,加強了對功勳集團的監控。
現在,功勳集團再一次異動,皇城司頓時就緊張了起來,只不過在梁師成的壓制下並沒有告訴天子,但是皇城司加大了對四大家族的監控。
雖然梁芳只是皇城司的三號人物,但是這一次所有的行動都是他親手抓的,一時間風頭無二,不過風光的背後就是無窮大的壓力。
梁芳的壓力大到了極點,這個傢伙幾乎每天晚上都睡不著,他是死死地纏住了劉正龍,希望這個傢伙幫助自己控制好局面。這段時間裡,整個皇城司的人都知道,有一個權力極大,職權極小的人物存在。
劉正龍正好借這個時機,把晁蓋等人安插進皇城司之中,儘管只是暫時的安排,可是讓這些人熟悉一下官場氣息,身上的草莽之氣就會淡化許多,今後就更加好控制。只是喪門神鮑旭長相實在是太過顯眼,無法進入皇城司,也只能留在劉正龍的身邊。
鮑旭的好兄弟錦毛虎燕順,金錢豹子湯隆,催命判官李立,青眼虎李雲都選擇這個時候入京,這群草莽英雄,搖身一變混進皇城司。
皇城司成立一百多年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現在的情形,竟然讓草莽英雄混進去,足見,劉正龍的運作多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