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和蔡京進了鄜城看到的景象更是嚴峻,對於有現代知識的王旁來說,他知道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出現瘟疫流行。他們向城裡人的打聽了縣衙所在,哪裡還有縣衙,縣衙已經同百姓的房子一樣,只剩下隱約可見的臺基,臺基上凌亂堆砌著坍塌的建築。
王旁四下張望,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指揮一群人在清理現場。見那人穿著以及他舉止,即使不是此地負責的官員,至少也有些聲望。於是走上前去恭敬問道:“請問這位大人,如何能找到縣令大人。”
中年人一邊指揮他人,一邊挽起袖子跟著幹活。見有人跟他說話抬起頭,當他看見王旁他一愣:“這位公子從何而來,找縣令有何貴幹?”那人用袖子擦了一把頭上的汗問道。
王旁也是一愣見這人竟多少有幾分眼熟,但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他說道:“我從汴京而來,路過此地去延州,見此這番景象特來問問有什麼能幫上忙的。”
中年男人皺著眉頭四下看看,眼下的事情很難辦。他有看看王旁聽他說從京城而來,於是問道:“公子我跟你打聽一個人,包拯大人有位義子名叫王旁,不知道公子是否認得?”
蔡京聽說這人打聽公子,於是站在旁邊看著王旁。王旁一笑恭敬的回答說道:“在下就是。”
那中年一聽笑了,正要一拍王旁肩頭,又看自己手上都是泥土,連忙收了回去說道:“王公子別來無恙,沒想到在這碰上了,我是薛向,難道公子不認得我了?”
王旁一聽是薛向當即想了起來,自己曾在開封府任職,當時薛向是開封府的支度官,二人曾經見過幾次。
王旁對薛向倒是有點了解,薛向做邠州司法參軍的時候曾經向皇上進言:如今用板築城的方法流行,官吏持斧四處伐木,也不管什麼地方的樹都砍,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薛向的進言被皇上採納,而且包大人曾當著王旁誇獎過,薛向敢於進言,而且擅於理財。王旁見是故人忙說道:“薛大人這滿臉泥,遮住容貌,我說剛開始看著眼熟,不過敢認。”
薛向也回到:“王公子成熟許多,開始我也沒敢認的出。”雖然薛向曾在開封府任職,但當時王旁還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而且開封府都知道王旁是包拯大人的義子,私下也以公子相稱呼。
即是舊相識說話也就不那麼拘束,言談中王旁得知薛向現在是權陝西轉運副使,也是行至此處見到災情,負責調集物資,加上眼下鄜城官員在災中遇難,於是親自督陣指揮災後救助工作。
見天色不早,王旁問道:“城中這般景象,不知道災民安置何處?”
薛向指著周邊的幾座寺廟塔院說道:“還好有這些塔院地處較高,有幾座沒被水衝倒,現在災民都安置到那裡。我帶你過去看看,不過……”他臉色微微露出難色:“不過最近常有盜賊,趁夜偷些東西,這些災民若是隨身有帶出來些錢財食物,也都被偷走。”
說著,薛向帶王旁向那高出的塔走去,王旁想起剛才叢林中的那夥人,於是將自己遇到的情況告訴薛向,並將自己分析也告訴了薛向。
薛向奉命調集物資到這裡,這裡發現情況比他想的嚴重,他看看周圍還在幹活的人,然後對王旁說道:“我帶過來的隨從,加上原先城裡駐紮的剩下的兵力,也就這十幾人。今日多於奔勞,王公子有什麼好辦法嗎”
薛向雖然為官多年,但也是官宦世家以蔭補官,自然知道這王旁身世背景,但他如此虛心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王旁用給煤製出等級,高買低賣遙控價格,這件事對於理財有方的薛向很有觸動。如此一個少年就精通買賣之道,他心中是十分佩服。更何況作為轉運使,主要負責漕運等事物,黃河漕運航道上,那周家船塢都專做王旁的生意,王旁也是名聲大震。
王旁見薛向說的謙虛,自知官府閱歷和年紀自己比不了薛向,忙客氣的回覆到:“大人過謙了,不知道大人可否再派人調集物資。”
薛向告訴王旁,周邊的已經派了出去幾個人,不過再若派人,城中駐守空虛,怕那賊人再來,而且也沒有馬匹了。
王旁說道:“我這兩匹馬快,薛大人可派人去雲巖和延州調些民兵和物資。”薛向稍微猶豫了一下,蔡京看看周圍,疑惑的問王旁:“公子我們不趕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