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縣的煤源源不斷的被送到了京城,哪家百姓還用木炭做飯,那就OUT了。
汴京城西北的晉香府煤場有的忙。汴京東南的茶場也開始籌建了。商販都來求購團茶,庫中之剩下散茶。不同等級的散茶。
王旁命人將其中一部分散茶用茉莉花薰封存。又陸慎言繼續到建州採購,陸慎言問道:“這皇宮所用和茶肆所有,都是緊俏,唯獨這散茶,是否還有繼續夠得.”
王旁說道:“那是當然,這散茶賣好了利潤比那兩樣還高。”
陸慎言跟何裡缽撇撇嘴,這還堆著貨呢,不讓人加工反而還要進散茶,不過既然公子說了,那就照辦。
王旁在等,等那小哥兒幾個聚齊了,也等這次陸慎言回來,還在等他定製的茶壺茶盞送到京城。同時王旁在晉城選了一處茶樓,這次和上次裝修仁和樓(現在叫錦繡樓)一樣。用布將整個樓罩了起來。
王旁這麼一罩起來,京城就傳言開了,這梅耶府的王公子又有新玩法了。現在王旁的舉手投足都會招人模仿。比如那日王旁在煤場,就說了一句,這運氣煤來還是用船給力。結果,現在流行的說法見面不是問好,而是變成了仁兄賢弟太給力了。
王旁上街若是撿起個商販物件端詳一會,他離開便會有人圍著那商販問,:“王公子剛才可說了什麼。”
再如月下新做的衣服,若是樣式花繡稍有變化,不久便會悄然流行京城。似乎王旁就是時尚的代表,引領潮流的風向標。
他這邊剛剛將茶樓罩起來,小哥幾個就來了。王旁將他們請至梅耶府廳堂的廂房。一進來蘇軾就愣了:“這又不喝酒,擺這麼大的一個桌子做什麼。”
王旁笑著請哥幾個坐下,說道:“今天請幾位喝茶。”
見眾人落座,王旁不緊不慢手搖摺扇說道:“前番小弟去建州,當地曾有一種飲茶習慣,並非碾悄和香藥制團餅;而是葉茶沖泡。這與之前元澤所問的,我幻境中物,有異曲同工之處。今請各位來就是要品一品這新喝法。”
元澤仲針等人對視一笑,果然這王旁又有新鮮把戲。王旁一拍手,進來家丁侍女,眾人眼前一亮,同時有露出驚疑的神情。
只見王旁的家丁侍女,先是端上紅泥小火爐,眾人一愣,這眼看就夏天,早已經不冷了,而且這紅泥小火爐比一般的火爐要小很多,裡面有一二煤餅還有火在燃著。
再看那侍女,生的窈窕水靈,淡綠色長衫儒裙,年紀不過十五六歲,很是白淨,尤其是那玉指芊芊,用砂泥製成的“茶鍋”(也稱沙銚)就火煮水,茶鍋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
眾人見那侍女指尖如生花嫻熟的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溫壺”,溫壺之水倒進茶船;在用茶匙、漏斗將茶葉裝至茶壺;隨後沸水衝入壺中,至滿,使竹筷颳去壺麵茶沫,當即傾於茶船或茶沖泡再衝入開水。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溫度一致
見她顛來倒去,眾人不知道王旁在搞什麼把戲,只見王旁悠然自得的欣賞,接著那侍女一雙玉手等候茶水泡好的當兒,用剛才溫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這是一種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壺本身也不過一個拳頭大小)。
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沿茶船邊沿執行數週,好似“遊山玩水”,最後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又似“巡河”,
茶盞注慢,侍女逐一敬上茶,然後微笑一揖,退後等待。
王旁看著呆若木雞的眾人,笑著比了過請的手勢。眾人品茶,蘇轍啜茶不禁贊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王旁微笑不語,蘇軾看看侍女有看看茶,也跟了一句:從來佳茗似佳人
仲針問道:“哥哥,看樣子是準備在茶樓中如此賣茶,這精巧別緻的很。我只是覺得,你若開業定是又與那錦繡樓一般,一座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