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雪峰之上,一個儒士正在推演天機,久決難下,口中呢喃道:“近日天機難測,怪哉怪哉!”
只見一個英武漢子和一個滄桑漢子,那英武漢子說道:“易說“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你這一次又一次的擺弄靈龜無用,就別測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操那麼多心幹甚。”
滄桑漢子說道:“你就是懶,連帶著我們不能操心。”
儒士說道:“沒跟你們鬧,最近難測得緊。”
滄桑漢子問道:“如何難測?”
儒士說道:“我何嘗不知一次又一次之卜告乃是大忌,只是卜而不得並非卜而不告!”
英武漢子說道:“你是說天機被阻?”
儒士說道:“正是如此,前幾日還無變數,近幾日天機被阻,逢卜無果。”
滄桑漢子說道:“我記得《鴻蒙天機錄》有類似記載,天下將亂則天機受阻,難道說天下將亂?”
儒士說道:“起初我亦以為如此,只是幾次卜算發現乃是主位混亂,怕是江湖廟堂要人才輩出了。”
英武漢子說道:“你是說天下將打破現有平衡,出現群雄逐鹿之象?”
儒士說道:“定是如此,英雄出則天下亂,只怕江湖又要血雨腥風,廟堂更是步步殺機。”
滄桑漢子說道:“那隻怕是大亂方能大治之象,看來他之安危難測。”
英武漢子說道:“那便讓南宮忘機與軒轅向秀早日出山吧,閉門造車不如出去闖蕩。”
滄桑漢子說道:“只怕有些揠苗助長。”
儒士說道:“出門歷練好過閉關,也不無道理。”
南朝大夏國,三清觀,一個老道士氣喘吁吁地追著一個半大小孩,約莫十餘歲的模樣,長相極為普通,卻見眼神如墨如泉,澄澈無比,手裡拿著一本書,在一頁一頁地撕,老道士邊撿撕掉書頁邊喊道:“若虛,我的小祖宗,你莫要鬧了,《太上三清訣》乃是三清觀的根基。”
那叫若虛孩童說道:“你不讓我下山我便撕了它。”
那老道士說道:“江湖太危險了,你年紀尚小,我如何能讓你下山。”
若虛說道:“那我便撕,你也莫想攔我。”
那老道士嘴裡唸叨著“天天防著他,不想還是被他找到了”,腳底下不曾停歇說道:“我答應你讓你下山,你莫要再撕了。”
若虛“嘿嘿”一笑,真是純淨如水,說道:“早這樣不就好了嘛!”說完將書扔到了道士懷裡,轉身向山下跑去,老道士在身後說道:“帶上盤纏。”
若虛說道:“師兄放心我有辦法。”
老道士看著手裡的門派至寶《太上三清訣》心疼地撫摸著,又無奈地搖搖頭,慌忙跑進屋子準備粘合。
正是:
千年道門出英傑,心如冰雪性如水!
欲知若虛下山有何造化,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