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屬於魏軍與蜀軍共享的通地!
兵力上,王厚也處於劣勢,他就算一萬徵招騎士可騎可步,一個本家老爺帶著十多個自己族中族人和親信佃戶的戰鬥模式也夠強,再加上漢中打雜的守軍三萬,他也不過六萬兵力,而劉備有十萬,而且還在增多中,。
而且魏軍對比與蜀軍,還真有點田忌賽馬的感覺,關中出來的三萬大軍是上等馬,漢中友軍絕對的下等馬,經歷了幾年益州之戰的蜀軍則屬於中等馬!
陽平關的守軍不能動,否則還被堵在陽平關外的蜀軍就會猶如打通了高速公路那樣,將糧餉與戰爭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進漢中,不像是現在,蜀軍從米倉山翻山越嶺運送後勤給養,三石糧食從成都出發,到定軍山大營的不到一石。
可南鄭城的本土守軍還打不過蜀軍,若是不能在這兒留守上足夠的力量,南鄭城丟了,王厚的軍糧盡失,更是難以支撐,從關中走旱路調運糧食,代價太大了,王厚自己也怕陷入戰爭泥潭被拖垮了。
而且若是得到南鄭,蜀軍更是可以猶如玩跳棋那樣沿著山脈逐漸侵吞漢中平原,甚至侵襲王厚退往關中的退路。
這種情況下,遼東最強的矛不得不成了保姆!
幸虧有水泥和望遠鏡,沿著漢江一百多里,從南鄭城調集民夫,王厚是迅速建設起二十五座的三層平原小塔樓來,鑑於之前曹彰曾經出過的么蛾子,一座塔樓佈置四名觀察哨,然後再塔頂積薪,塔樓上的觀察員不住觀察著自己視野範圍內的四十里漢江江面。
接近六千的漢中騎士團分成五部,每二十里駐紮一部,每部三個團,一但烽火燃起,挨著最近的騎兵立馬奔出支援。
這種情況下,雖然依舊有不少折損,不過好歹漢江上的糧道穩定了住。
另一面,陽平關!
大鍋裡冒著熱氣,後世東北亂燉是在這片軍營了大放異彩,南鄭送來的軍糧,關中送來,平日裡長安市民都吃膩了罐頭海魚,罐頭遼東豬肉還有在火炕上烤得乾的不能再幹的各色乾菜,全都被一股腦丟進了鍋裡。
一鍋燉出來的雜菜粥吃的那些已經斷糧好幾天,連老鼠樹皮都啃了的夏侯淵殘軍差不點沒把自己舌頭都給吞下去,挨在附近,累了好多天的關中徵召騎士團們一邊露出滿臉鄙夷,一邊也是大口扒拉著碗。
軍需穩定下來,剛剛經歷大敗與大勞的軍心士氣也逐漸上升了回來。
“多謝大行臺!”
郭淮是個直腸子,看到自己的麾下吃飽了肚子,吃的還是以前羨慕的遼東軍糧,這王厚的幷州老鄉禁不住抱著拳頭就重重拜了下去。
不過張頜的神色卻是不那麼開懷,作為冀州派,鄴城派到關中來監護王厚的將軍,如今的敗績讓他實在是憂心忡忡,張頜不僅僅需要考慮戰爭,他還得考慮平衡問題。
陰沉著臉,他也是抱著拳頭請示起來。
“大行臺,不知道下一步仗,您打算如何打!”
一時間倒是沒有回答他,王厚舉著望遠鏡,是一直探看著滾滾流淌的漢江水,還有九月多快十月了,依舊植被茂密的米倉山。
現在才醒過神來,遼東還缺乏一支山地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