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對於關中真的很重要,位置高聳,而且地形崎嶇,把守住這裡,就可以直接御草原民族於高原之外,不像是僅守關中三輔,平原地區直面異族的衝擊。
當初漢武帝也曾經移民黃土高原,把守古榆林關,只不過兩漢鼎革,佔據朝廷主導權的關東世家不再在乎關西的死活,本來漢武帝時代向西拓展了萬里之地都荒廢了,王厚出古榆林關時候,這兒的關城甚至都坍塌到和後世遺址博物館差不多的情形,巍峨古關,風采不在了。
而且出了榆林關,向北走河套,同樣是一片荒涼,後世到處都是人,這個時代人才成了稀罕物件,地廣人稀到上百里沒有人煙,王厚的千騎行走在冬日的草原戈壁灘上,渺小的就好像滄海中一粒微塵那樣。
這種淒涼中,就算是軍人,士氣都是提不起來。
不過跋涉在雪地中急促的向東行進了六七天,一股子別樣的氣氛終於是撲面而來。
先是哨站!這年頭安全還是很重要的!草原上除了鮮卑,還有柔然,突厥等等後世在華夏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遊牧民族也開始被寒冷的小冰河期天氣驅趕著開始南下,成為威脅!
而且現在的鮮卑可不同於之前的佔據大片草原,窮困潦倒窮兇極惡的鮮卑了,大本營歸化城可是富有的很,也得防備著別人來打劫!所以陰山黑水河一代,每隔幾里地,歸化城都建造了一座哨塔來以做警戒之用。
而且如今防備這些哨塔的軍人,是鮮卑,漢,高句麗,扶余人摻雜,看樣子,在這片土地上,王厚的民族融合政策,是愈發的融洽了。
過了哨塔群,又是走了半天左右的時間,又是一片不一樣的景象出現在了眼前。
鮮卑人還是不願意進城居住,守著他們的傳統,要和畜群待在一起,守著自己賴以生活的牛羊,不過!什麼逼迫的羌人不斷內附,而鮮卑,匈奴,羯人這些異族悍然進入中原,釀成五胡亂華的大禍?就是天氣!
一百多年來,整個北半球的氣溫是越來越低的,冬天的嚴寒是真能凍死個人,軻比能政變失敗之後,阻礙鮮卑與遼東融合的因素也沒了,冬天縮在氈包中凍得像個孫子一般的鮮卑人是徹底開了竅,歸化城外,一片片紅瓦白牆的長條房子冒著青煙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城外,而房子前頭,廣闊的大院子也是整整齊齊的用柵欄圍了個長方形大圈兒,鮮卑人飼養的牛羊動物就安靜的待在院子裡,一邊凍得直吐熱氣兒,一邊咀嚼著來自遼東產的乾草料。
就好像後世內蒙古牧區的牧民那樣,春季出發,夏秋在廣袤的草原上游牧,然後冬天返回歸化城邊,大棉襖一脫,熱乎的土炕一燒,舒舒服服就能過個溫暖的冬天。
不過這種情況下,鮮卑人的社會關係也是被劇烈的改變了,以前,生活條件太惡劣了,整個部族的人必須牢牢抱成一團,接近原始公社的尊卑平等下共同勞作來抵禦風險,才能活得下去。
可是如今,舊日裡的遊牧經濟被商品經濟取代了,鮮卑人多養的羊,還有殺羊剩下的羊皮羊骨頭之類,直接就被遼東來的漢商給收走了,販賣到遼東一系列商業城市賣肉賺錢,同時獲得的銀錢還可以購買麵粉,大米,罐頭這些農耕民族更好儲備的糧食,生存成本的下降,部族成員之間開始拉開貧富差異,曾經堅固的部族同盟,已經開始了瓦解的趨勢。
就看這些房子就能看出來,現在大部分是一家一戶一個大院兒了,之前整個部族聚居在一起抱團兒取暖的景象,已經絕跡了,當然,這對歸化城的政治控制是件好事兒,畢竟之前一個個獨立武裝的大部族,對歸化城政權威脅還是太大了。
不過對於普通士兵們,這種人煙就是親切!尤其是從關西來的土包子們,真是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既視感,左右打量著,當年也曾同軻比能步度根作戰過的老軍務龐德真是禁不住眼珠子瞪得滾圓,愕然的左右打量著,看著穿著大棉襖出來餵羊鏟糞蛋的鮮卑老牧民,不可置信的叫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