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的確沒有派系內鬥了,可帶來的也是人才凋零,孫權死後,丞相諸葛恪浩浩蕩蕩率領二十萬吳軍北上攻魏,結果新城一戰被個籍籍無名的魏軍將軍張特所阻,久攻不下,跟曹總的赤壁大戰一個下場,軍中疫病流行,不得不倉皇討回江東,繼而引發了東吳新一輪政治大地震。
現在王厚基本上算是征服了整個遼東漢人的地盤,可現在開始,他也將迎來派系之間爭鬥的挑戰,跟隨他而來的青州元老派,還有被征服地的遼東土著派之間的新土矛盾。
要是處理不好,還沒建立的蜀漢就真是個血淋淋的例子!《三國演義》裡的張松獻圖,就清晰的提現了這一矛盾來!
劉璋本身就是個外來者,他能坐穩巴蜀的位置,靠得是引自中原的東州集團還有東州兵對巴蜀本土計程車人土族的征服與壓迫。
也許和生存的地理環境有關,這個時代巴蜀人太排外了!官職權利都被東州派所壟斷,身為蜀人的張松自然是不服氣,他先是帶地圖去許都拜見曹操,也許這兒算是東州派的大本營,也是世家豪門林立,並不讓他中意,於是乎張松又帶著地圖與計策轉找勢單力薄的劉備,試圖引他入蜀,取代劉璋,然後給巴蜀士族一個晉升的機會。
劉備在時候,甚至諸葛亮主政時候,處理東州,荊州還有益州三大派系關係上還算是融洽和諧,所以有了諸葛亮南征北伐的盛景,可是諸葛亮死後,三個大派系又是矛盾尖銳起來,荊州東州兩個外來戶派系聯手壓得益州本土派抬不起頭來。
於是乎三十幾年前,巴蜀土族能恭迎劉備入川,三十幾年後,巴蜀土族同樣能當帶路黨,於是司馬昭八月發兵巴蜀,對蜀漢發起全面進攻,連半年都沒抗過,僅僅三個月,十一月初,後主劉禪就因為鄧艾兵臨城下,不得不向魏軍投降。
劉備復興漢室希望的蜀漢政權,就此滅亡!
現在王厚也是三駕馬車,最強的他麾下的青州派,甭管日照系,島城系琅琊系泰山系,大體都可以歸於這其中。
第二大派系就是張燕的黑山派了。
然後現在他面對人口最多的則是公孫燕麾下遼東的本土派,不處理好這三派的對立,他也遲早得像劉備劉禪父子兩的公司一樣,倒閉玩完!
所以王厚愁得抓耳撓腮,終於還是一拍大腿把科舉考試製度給拎出來頂缸了!
這些派系之間爭鬥,最大的戰爭就是官位,一方得勢把持官場,另一方是休想再混得個一官半職!長時間處於被統治一方,心裡舒服才怪!
可是科舉取官!甭管你遼東派青州派黑山派,還是日後的什麼冀州派潁川派,有才有學問你就當官,沒才沒學問你就乾瞪眼,這公平合理吧!
雖然科舉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可如巴蜀後期那般派系廝殺到都紅了眼的局面,基本上可以得到杜絕。
不過這新事物出現,總會引起各種風言風語,那頭在遼東實行情況還不知道咋樣,將軍府中,先是齜牙咧嘴爭論成了一團。
“絕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