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城的主意可不是王厚首創的,相反,還是對面正在嗖嗖嗖和漢軍對射的烏桓人常用戰法,草原民族的拿手好戲,其中最著名一次戰役莫過於清朝初年,準格爾部的葛二蛋憨乎乎的和康熙老韃子對陣那次。
將駱駝蹄子綁住,背上揹著木頭箱子,然後準格爾士兵在駱駝縫隙中用火槍,弓箭射擊清軍,號為駝城,一開始還真起了點效果,都統佟國綱率左翼直衝準軍駝城,當場被俄國滑膛槍擊斃,清軍也陣死了好幾百,可他老弟佟國維火了,從半山腰調來大炮,轟擊駝城,當場駱駝炸了鍋,四散而逃,連帶的準軍也被衝了個稀爛,那一戰葛二蛋大敗,僅率千人逃回準格爾。
不過那是時代不同了,有大炮,別說血肉之軀的城,就算土城石城也能轟的開,如今的烏桓連個弩炮都沒有,雖然外圍戰馬被射得挺慘的,可是馬鎧加上自己的厚皮雙層保護這就是個皮外傷,而依仗著馬城,來回賓士的烏桓人可被射慘了。
弩瞄的可比弓準多了,就和遊戲裡一幕一樣,圍著馬城來回奔跑射箭的烏桓人跑著跑著,直勾勾的就從戰馬上掉落了下來,翻幾個跟頭就不動彈了。
眼看著戰術奏效,奔出白狼山大營的大部分烏桓人已經被自己吸引住了注意力,王厚也不戀戰,站在馬城中間,舉著劍就大吼著。
“牽馬!緩緩而退!”
他的喝令中,幾匹馬用韁繩拴在一起,一個重騎拉著,剩餘的接著端著日照弩順著縫隙打游擊,在漫天箭雨打擊下,六千漢軍重騎兵緩緩的向後撤退了去。
二百多年前,大漢朝也有個狠人,率五千步兵,當著十萬遊牧騎兵的面且戰且退,先後射殺了敵方足足兩三萬人,甚至據說連對方單于都射傷了,那個人是李廣的孫子,後來匈奴的右校王李陵!
如果把外面身披馬鎧的戰馬換成戰車,那麼王厚今天的佈陣與李陵一般無二,不過不是任何人都能輕而易舉效仿李陵的戰法,因為除了車陣之外,記錄李陵戰法的寥寥幾言中還有重要的一句,一日而五十萬矢盡!也就是和匈奴人的作戰中,李陵部一天曾射出去五十萬支箭。
這個數量換算到人,也就一人一百支,看起來並不多!不過這是以後世現代的角度衡量,換算成當時的生產量,這個消耗數量就恐怖了,而且這僅僅是李陵作戰一天的發向量,就算其他天沒有這般激烈,整場戰役他也許能射出去一百五十萬支到二百萬支箭,佔據大漢朝一整年,甚至兩年的箭矢生產量。
這次曹操出塞外,大軍十萬,弓兵部隊一萬人,一人三十支箭,加上後勤儲備的也總共才一百萬支箭。
一項以弓箭聞名的蒙古大軍,巔峰士氣也不過人均攜七十五支箭。
這不是在打仗,這簡直就是在打錢!也幸虧李陵是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後勤輜重部隊,他攜帶的箭矢應該是供應李廣利全軍的,不然李陵也真燒不起這戰爭
所以張遼才一定要拉扯王厚來參戰,他在王厚麾下任過職,如今能土豪堪比李陵的,曹軍中也就他王厚了!
許都,鄴城的作坊中,為曹操造箭的,大約有三萬工匠,而專門靠打鐵作為支柱產業的日照城,從泰山到日照鋼鐵場,吃這碗飯的恐怕已經不下十萬人了!產出上,甚至王厚比曹操還要腰包鼓一些。
而且日照弩箭箭桿只有弓箭的一半,攜帶照比弓箭來的輕便,那就意味著可以帶更多,青州輕步兵的標準佩箭數就有八十,在遼東角,作為戰略物資,王厚個更是儲備了相當多的弩箭,張遼等著兩天,還有王厚出征所攜帶那幾千皮馬褡褳裡馱著的,全都是沉甸甸的弩箭。
好鋼用在刀刃上,好箭也用在了今天,身上揣了八十多支箭,後面馬褡褳裡還有一百多支,虎豹騎還從未這麼闊過,有了箭,那就是這他孃的盡情的射!
都不看箭袋了,瞄著外面跑馬的烏桓人,拉弩引箭,一個個漢軍將士就是嗖嗖如風,任你來去如風,精準的預判射擊下,奔跑拋射的烏桓騎兵一個接著一個被撂倒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