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上次那一套,把難題丟給曹紅節,讓自己去幫忙,問題是王厚不掉這坑裡還不行,曹小娘已經被他當枕邊人了,能看自己女人去頂缸嗎?
不過這真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兒!
王厚修《氏族志》的靈感其實是來源於同時代尚且在袁紹手下打工的陳群的主意,他的這一政策在中國整整持續了四百多年,有著一個極其響亮的名號。
九品中正制!
中正就是朝廷設定大中正,地方設定中正與考察官,根據風評將一郡一城所有的讀書人士子都記錄下來,按照家室,品行評價一共分成九個檔次,上上,上中,上下以此類推一直到下下,只有中下以上的級別可以任官,下三級只能任吏,而且缺少升遷的機會。
陳群建立這套人才選舉制度是為了取代之前已經被地方世家門閥所把持的察舉制,並且九品制度也算是向已經初具規模世家豪門妥協的產物,可這九品考察看中家室出身一項,旋即就為世家門閥所利用,反而更加確認了門閥貴族的地位,成就了上品無寒士,下品無世家的局面,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初風頭無兩的關隴軍事貴族,一直都是這種政策的產物。
王厚向曹操出下策修訂《氏族志》則是另一種妥協,《氏族志》中,田地丁口眾多,在地方影響力極大,最重要的是向許都朝廷繳納糧草稅負最多的大世家當被定上品氏族,這樣的氏族每年可舉三名孝廉。
土地丁口一般,向朝廷繳納賦稅一般,影響力也是一般的為中品氏族,每年只有一個孝廉的名額。
而不管是和王厚差不多擁有土地不大點,繳納不起多少賦稅的小氏族,還是擁有土地人口眾多,卻一毛不拔不肯上繳賦稅,敵視曹氏集團的,一律都是下品氏族,根本就沒有孝廉名額,連下吏都是能不考慮他們就不考慮他們。
孝廉的地位等同於宋明清的進士,擁有這個孝廉名額就等於步入官場的機會,這也等於另一種形式的賣官了,曹操之所以看中此策,不僅僅是看中其錢糧上帶來的收益,更是看中了政治上的意義,利用《氏族志》把曹家列為頭等氏族,抬高曹氏的社會地位,建立《氏族志》社會秩序,
拉攏如今統治境內的世家門閥,甚至為曹家日後取代劉氏打下政治基礎。
可弊端也是嚴重的,這樣一來徹底是世家門閥壟斷了官場,下品寒士連冒泡的機會都不在有,只能依附各地列名的世家門閥,就算現在王厚是小士族了,可內心的認同感,他還是認同自己穿越前這個平民身份,所以這一招在他看來,是飲鴆止渴。
本來編寫《氏族志》最好的人選,莫過於出身潁川荀氏的荀彧荀中令,他老人家一直是曹操於世家大族聯絡的紐帶基礎,當初呂布侵佔兗州時候,也是荀彧聯絡的兗州氏族,把支援著曹操把呂布打了出去,可《氏族志》明顯是侵蝕大漢帝國的統治基礎,夾在大漢於曹氏之間,荀彧無可奈何之下乾脆撂了挑子。
於是這個缺德事兒只能由曹操自己扛起來,真正執行的狗腿子則是落在了王厚身上。
要說吃力不討好呢!世家大族自視甚高,不服從曹總,暗地裡打小動作的多了去了,自詡忠於漢王朝的也是一大堆,這些通通都要被列為中下品世家,他們不敢恨曹操,還不敢恨王厚嗎?人道閻王好對付小鬼兒難顫,一個側面也是對這種下面辦事兒的恨得牙根直癢癢,接下這個任務,王厚日後就沒好日子過了,像董承這種背後捅黑刀子告黑狀的還都是溫柔了,不知道這些黑心大世家拿什麼狠毒手段對付自己呢!
被強行拉壯丁攤派了任務,集團會議之後,又被曹操拉到內室隱晦的囑咐了幾句,王厚在許褚以及一群曹總保鏢暗笑中,領回了他“女人短槍”,無精打采的出了丞相府。
少年不知愁滋味,又有機會出差了,曹紅節是跟放出去的二哈那樣,撒著歡就奔了出去這妞現在也越來越不認家了,沒回丞相府後宅收拾東西,反倒一溜煙兒奔到了王厚家分給她的小院兒,王厚回來時候,正聽到她在裡頭撲通撲通拆家呢!
“老爺!”
也是愁眉苦臉,知道王厚去開會肯定回城內,也早早等候在府裡的老管家同樣無可奈何的瞄了一眼,這才抱拳沉重的問道:“可是丞相徵兆老爺隨謁者裴茂出征關中?”
“不是!丞相徵召我兼戶曹事,出巡兗州豫州,去監察地方土地人口,制定今年秋稅稅賦,明天出行,王八綠球球的,加工作也不給加工資!”
哀嘆一聲之後,王厚旋即又是提起精神吩咐道:“對了,明個你以我的名義,去找謁者裴茂,讓他帶人把晾曬在磨坊倉庫裡的幹饅頭搬走,記得,一定要核實記賬,讓他簽字才能給搬!”
“老爺,明日即將出行,可用今日徵召部曲親衛入城?”
王福提出的這個問題倒是聽的王厚一愣,上次是曹總給的五十個虎豹騎,他自己還真沒有帶保鏢的習慣,可一想自己要出去辦的得罪人的事兒,王厚又是忍不住一激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