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的正午時分,東方朔先後得到了兩條訊息。
第一條,是在飯前得到的,紅披肩的兵馬已經抵達了左陽關,準備衝鋒。
第二條,是在飯後準備小憩之前得到的,左陽關開門,兵馬帶著將領的人頭出來投降了。
除此之外,第二條之後還附了一條,先前那個百夫長因為事情敗露,而在左陽關開關之前被將領斬首示眾了。也正因為百夫長被斬首,這才更加激發了關內兵馬的情緒。
加之劍安如期抵達,斬了將領,紅披肩這才能夠兵不血刃地拿下左陽關。
而這一切,也正是在東方朔的預料之中。
正如和那百夫長說的,他對紅披肩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拉攏紅披肩為他做事一樣,他對百夫長說的做的,也全是為了拉攏百夫長為他做事。
單單依靠言語,未必能夠激起反叛兵卒的熱血,倒是百夫長的頭顱卻可以成為催化劑。
而當反叛者拿著將領的頭顱出關投降的時候,他們反叛的罪名便徹底坐實了。
加上東方朔手中這封由百夫長送來的密信,那麼出手對付各郡的名頭也就有了,而這支兵馬,東方朔也有了不必歸還的理由了。
得到了第二條訊息之後,東方朔決定不小憩了,而下令立刻拔營。
而在外面拔營的聲音傳來的時候,東方朔倒是仍然坐在帥張之中,看著手中的這封信。
此時此刻,他隱約有些明白了當日皇帝看到馮青陽反叛的信後,所蘊含的心情。
與當時的皇帝一樣,東方朔並沒有去辨別這封信的真偽,而是在第一時間相信了這封信是真的,並迅速展開行動。這不是因為事情是真的,而是因為如果事情是真的,對東方朔更有利。
這封信是事情的開端,也最終成為了東方朔堅不可破的理由。
他們到底有沒有反叛,亦或是隻是一場誤會,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東方朔真正手握重兵了。
而如果沒有這封信,此刻,東方朔最多在這裡駐紮十天半個月後,便不得不返程,並逐一歸還兵馬了。
“東方大人,請問是否開始拆除帥帳?”
此時,一名士卒跑了進來。
東方朔起身,道:“拆吧。”
話音落下,他便速速走出了營帳。
此時,整個軍營只剩下了幾道轅門。
而當東方朔走到轅門之下,他便能夠輕易看到遠處那座孤城。
這兩日,孤城內外有不少兵馬走動,是從邊境退回來休整的,以及馳援邊境的隊伍。
也正是這兩日的觀察,東方朔發現,雖然在少了馮青陽之後南方會有所影響,但似乎是因為馮青陽臨死前的命令的緣故,所以整個南方仍然能夠按部就班地自行運轉。
所以短時間內,東方朔可以暫且不管南邊的事情了。
因為他們都是馮青陽帶出來的兵馬,是最忠誠於帝國的兵馬。
無後顧之憂的東方朔,便可以全力去掃平帝國內部的一切障礙,直至將帝國拿捏到自己的手中。在那之後,東方朔再回頭來解決南方的頭首問題,也並不會太遲。
不過,掃平帝國的步調必須要快。
一來,封疆大吏對於風吹草動必然十分敏感,東方朔必須要先發制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