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回頭,看一個個都眼巴巴的,道:“排隊啊,輪流參觀,都有機會,龔格爾、達叔、小麥、李光潔……”
他點了幾位主創,當先上了車。
進去一瞧,也是按照設計圖一比一製造,那個標誌性的球形操縱器——就是方向盤,就呈現在大家眼前。
“……”
郭帆轉了一圈,萬般情緒匯聚心頭,最後只豎了根大拇指:“牛逼!”
吳孟達則不停搖頭操著一口還算利索的普通話道:“我拍了幾十年戲,第一次見到這種東西,哇,我拍完馬上退休也不遺憾啊。”
“別這麼說達叔,您年輕著呢!”
幾人待了一會,下了車,那幫孫子早自動自覺的排好隊了,輪番上去參觀。
一個個大呼小叫,雞飛狗跳,想摸又不敢摸,但都懷著同一種的激動與興奮,莫名的還有點驕傲。
其實這樣的“物理特效”,在好萊塢早已應用多年。
他們會為了拍某場戲,專門修一條路,鋪一段鐵軌,造一座橋,弄一輛逼真的火車頭咣咣往上撞,或者轟的一下把橋炸掉。
因為這座橋被造出來就是為了炸掉。
這便是電影工業的一個縮影,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絕對不僅僅是電腦特效的強大,還有此類“物理特效”的應用。
除非將來的技術,能達到完全棄用真實道具,那電腦特效就可以稱霸了。
不過等到那時,演員或許也不重要了,直接上AI。
原版《流浪地球》的運載車,是想用卡車做真實改造,結果費用太高,劇組過於窮逼,沒捨得掏這份錢,只得用電腦特效P成運載車的外觀。
現在不缺錢了,全是卡車改造的。
而眼前的這個50米大傢伙,當然無法應用拍攝,它就是個大模型,外面裝飾成很牛逼的樣子,實際是個空殼子,更實現不了載重3000噸的功能。
但不得不說,視覺震撼一流。
“姚總什麼時候來?”
“晚上到,會待一段時間,直到領導視察完畢!”
“這波穩了!領導都得豎大拇指!”
“必須的這車開過來的時候,臥槽,哥們前列腺都在抖動……”
郭帆、龔格爾、徐工代表跑到一邊說悄悄話,龔格爾還抖了幾下,斬釘截鐵道:“絕對是男人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