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喇董事長聽了,沒有被冒犯的表情,只是很奇怪:“你們有恩怨?”
“沒有私人恩怨,您可以理解成99與香港的對戰。”
“香港……”
他品著這個地方,猜到了幾分意思。
“以前呢,我們不成熟,捧著他們沒關係。現在我們壯大了,還得捧他們,沒必要。中影有政策需求,我們理解,所以這只是民企與民企之間的競爭。”
“至於到這種程度?”
“呵,您也說了,要發展科幻片。您指望香港那幫人去星辰大海,他們只會黑澀會啊!”
……
於佳佳離開中影的時候,帶著勝利的笑容,喇董事長沒有表態,沒表態即預設。
時代不同了,韓三爺那會真的很迷信港圈,對香港導演非常看重。喇董事長就差了很多,只是政策需要,才每年搞一些兩地合拍片。
他不是對於佳佳服軟什麼的,而是需要民間的力量,讓內地產業與香港的關係發生轉變,從依附變成被依附。
中影畢竟是官方,有些事不好操作。
話說今年上映的具備港圈背景的不少,守門員計劃再牛逼也不可能全封殺,選代表性的來。
《捉妖記》背後是江志強,打的是港圈資本。
《太平輪》核心是吳宇森,打的是傳統大導演。
《四大名捕》是綜合體,有香港公司投資,導演陳嘉上,演員有黃秋生、鄭中基、吳秀波等等,攝影、剪輯、美術之類的幕後人員也多為香港的。
《捉妖記》由於房東事件,暫時涼了。
《四大名捕》最簡單,全是雷,除了黃秋生這種貨色,還有秀波叔這種人形自走炮。
《太平輪》的黑料不太好弄,那就正面圍剿,讓它上映即沉……
總體而言,於佳佳對中影這位新掌門的印象不錯,他願意支援科幻片這點就非常難得,與韓三平新老交替,亦是華語電影的更新迭代。
回程的車上,她繼續翻看片單。
在幾部片上畫了個圈:
《太平輪》12月上映,那11月末先來一部韓寒的處女作《後會無期》,然後在12月,《心花路放》《智取威虎山》雙龍圍剿!
她也不擔心會自我消耗,以現在國內市場的體量,單月撐起23部大片太容易了。
………………
初夏,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