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要說最生氣的還不是老夫人,是安陽縣主。
她算計姜綰沒成功,反倒折損了一丫鬟,太皇太后還對她失望,為她求王爺。
她也去金玉閣息事寧人,是人家沒給她面子,要姜綰親自賠禮。
本來是大快人心的事,可碰到王爺補償三萬兩,就不值得高興了!
她用一根金簪送了世子妃三萬兩!
安陽縣主氣的發狂,更要命的是街頭巷尾都在議論這事,都說姜綰被金玉閣逼著買的那些首飾該她安陽縣主承擔。
畢竟惹事的是她的丫鬟,靖安王世子妃損失這麼慘重,總不能讓她一句御下不嚴就算了的?
再說了,是不是御下不嚴還不一定呢。
不過姜綰財大氣粗,大家都知道,她出手之闊綽,京都最有名的敗家子都不一定比的過,安陽縣主哪有那麼多錢買五萬兩的首飾啊。
然後大家覺得就算沒有五萬兩,至少一半也是要買下的。
靖安王世子妃氣頭上懷疑金玉閣,雖然是被逼無奈,卻也該吸取點教訓。
這些流言傳到安陽縣主耳中的時候,她差點沒氣撅過去。
但更叫她生氣的還在後頭呢。
王爺補償了姜綰三萬兩的事,不知怎麼的傳到了太皇太后耳中,太皇太后又派寧嬤嬤來了靖安王府一躺。
寧嬤嬤把三萬兩銀票交給王爺,王爺道,“太皇太后這是?”
寧嬤嬤嘆息,“這回讓世子妃受委屈了,王爺補償她三萬兩是應該的,但這三萬兩不該您出。”
“那也不該太皇太后出,”王爺道。
確實。
這錢也不該太皇太后出。
可誰讓太皇太后始終疼安陽縣主呢。
宿國公夫人不是安陽縣主的親孃,給安陽縣主準備的陪嫁中規中矩,三萬兩安陽縣主能拿的出來,可拿出來之後,嫁妝就空一半了。
安陽縣主本就記恨世子妃,以她的心性,真賠了三萬兩,那和世子妃真就不死不休了。
太皇太后老了,實在不想為這些爭鬥煩心。
寧嬤嬤道,“這錢王爺就收下吧,太皇太后膝下也就一個安陽縣主需要照拂,再者世子妃也是個有脾氣的人,要叫世子妃心裡存了氣,回頭太皇太后有什麼小病小痛倒也不好叫她進宮了。”
寧嬤嬤這麼說,王爺就把銀票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