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陽王要是一輩子不回來倒也罷了,萬一哪一天找到人了呢?
沒人願意賭這一把,何況娶妻娶賢,姜綰被河間王寵的性子驕縱,爭強好勝,受不得半點委屈,和賢惠兩個字少說也差了十萬八千里。
他們攢點功勞不容易,還指著功勞加官進爵呢,哪夠給他孫女兒禍禍的?
兒子孫子喜歡他河間王的孫女兒,他們都要棒打鴛鴦了,何況還不喜歡。
賜婚退不掉糟心,賜婚退掉了還是糟心。
河間王知道癥結在皇上那兒,不得已,只得再豁出老臉求到皇上跟前。
皇上龍顏大怒。
要退親也給退了,嫁不出去,又來求賜婚,沒有這樣得寸進尺的了。
皇上氣歸氣,最後也答應了。
這麼多年,河間王府為朝廷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立下無數戰功,除了太寵孫女兒這一個槽點之外,是挑不出半點錯。
再者河間王的兩個兄弟,三個兒子都戰死沙場了,哪怕不給河間王面子,也得給他們幾分薄面。
只是把孫女兒寵壞了,賜婚給誰就是禍害誰啊。
皇上能做這樣缺德的事嗎?
何況賜婚可不是隨便賜的,也得講個門當戶對,和河間王府不相上下的,又豈是等閒人家?
皇上有點後悔答應賜婚了,只是金口玉言,說過的話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
挑來挑去,也沒挑到合適的賜婚物件,好在最後想了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把這事解決了——
拋繡球擇婿。
讓京都未定親的世家子弟都到場,繡球砸到誰,誰就娶姜綰。
姻緣天定,將來嫁了娶了,雞飛狗跳也怨不到他這個皇上,怨老天爺去。
河間王覺得這樣太草率了些,也只能見好就收,再鬧下去,只怕繡球都要沒了。
大不了讓幾個孫兒混在人堆裡,務必確保繡球給他砸個文武雙全的好孫女婿回來也就是了。
前兒,是個大吉大利的日子。
姜綰盛裝打扮,往繡樓上那麼一站,螓首蛾眉,花容月貌,傾國傾城。
長的是一等一的美,看的人心神盪漾,神魂顛倒,只是性子也是一等一的驕縱,硬生生的把靠美貌爭回來的好感擊打的支離破碎。
好看頂什麼用?
也不看看人家河間王府是怎麼寵她的。
要真娶了,叫她受一點委屈,回家一告狀,不被打死,也得被打個半死啊,更別提左擁右抱,在外頭逍遙快活了。
就是美成天仙兒,這繡球也不能搶。
這不,姜綰的繡球丟擲去,那些世家子弟唯恐被砸到,繡球是你拋過來我砸過去,沒人搶不算,最後還給拋了回來,砸在了姜綰的肩膀上。
姜綰倒地不起。